农历一月为何叫“正月” 民间“老例儿”知多少?

农历一月为何叫“正月” 民间“老例儿”知多少?

新华网天津2月1日电(记者周润健)从1月31日起,迎来农历一月,民间称“正月”。那么,农历一月为何叫“正月”,它有哪些趣味习俗呢?天津社科院教授王来华对此进行了解释。

王来华介绍说,我国古代,以哪一个月作一年的第一个月,有时是随着朝代的更换而变化的。

据文献资料记载,夏朝的夏历把元月作为正月;商朝的殷历以夏历的十二月为正月;周朝的周历以夏历的十一月为正月。秦始皇统一天下以后,又以夏历的十月为端月,即十月初一为一年之始。这就是史书中通常所说的“夏朝建寅,商朝建丑,周朝建子,秦朝建亥”。

汉武帝时期,恢复夏朝的月份排列法,并开始将春节固定在夏历的正月初一,并由此逐渐升华为民族节日。

“正”一般读作去声,但奇怪的是“正月”的“正”却读作“长征”的“征”字音,这是为什么呢?

据有关资料记载,因秦始皇姓赢名政,他嫌“正”字的读音同他的名字同音,说是犯了忌讳,就下令把“正月”读作“正(征)月”。后来人们习惯了,就一直沿用到现在。当然,这种说法是否一定有道理,还需有关专家继续考察。

因为“正月里来是新年”,所以正月里有很多趣味习俗,比如拜年、遛百病、耍社火、送穷和迎财神、猜灯谜、闹元宵等。除了这些习俗外,正月里还有些“老例儿”,比如不剃头、不买鞋、不结婚、不看病、不动针线、不出远门、不搬家等。

王来华表示,这些“老例儿”是民间长久积累下来的旧的风俗习惯,有的固然有迷信成分,但又不能全部简单地视为封建迷信,它也体现了人们避邪趋吉、驱祟纳福的心理。当然,随着时代的发展和人们观念的更新,这些“老例儿”正在被打破,体现出社会的文明与进步。

责任编辑:叶其英校对:李天翼最后修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