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传统文化活起来:莫高窟被“搬”进电脑(2)

让传统文化活起来:莫高窟被“搬”进电脑(2)

负责拍摄壁画的80后摄影师丁小胜,谈起工作时一脸严肃:“来不得半点马虎,如果一个环节出错,各个环节都会有问题。”他说,摄影和拼接都要避免任何的主观创作,要对时间、效率和精度有精准把握,最大程度地呈现原作。在拼接时,由于图像的中心区域像素精度最高,边缘会有畸变,拼接小组要通过多次重合来校准图像。

此外,完成这项工作还需要投入大量人力。以一个80—100平方米的中型洞窟为例,摄影采集组需要4—5人,拼接的小组需要5—6人,总共加起来是10个人一组,全部完成需要3个月。据了解,项目的摄影组和拼接组各有6个,每幅图像都要通过现场验收才算合格。第61窟的五台山全图,全部完成拍了4000多张照片,共40多个G。

“尽管辛苦,可是意义很大。有专家反映,看到数字化的成果后,可以重新写论文了。”王旭东说。

前景

参观前先看数字电影,在洞窟的逗留时间缩至约60分钟

敦煌的数字化为不可移动文物的数字化处理提供了范例和标准。2013年,由敦煌研究院与故宫博物院联合申请国家科技支撑项目“文物数字化保护标准体系及关键标准研究与示范”,其中敦煌研究院承担“不可移动文物数字化保护关键标准研究与示范(以石窟寺为例)”课题,在未来3年内,将指导和规范石窟寺文物数字化保护工作的开展。目前,敦煌研究院已经完成了新疆克孜尔石窟的38窟的数字化,且将服务对象扩展到甘肃省内外的石窟和土建筑遗址。

为了减少参观人流对文物的损害,莫高窟还建成了游客中心,中心将容纳球幕影院、数字影院,目前主题电影和球幕电影已全部制作完成。王旭东说,电影呈现了莫高窟最精美的壁画、塑像,将正常状态下无法看见的洞窟内容,尽可能地展示给观众。

据介绍,今后莫高窟的旅游体验将发生革命性变化:所有游客必须通过网络、电话等形式预约;实地参观前,游客将观看数字电影,将游客在洞窟内的时间减少到60分钟左右。游客对洞窟影响将极大降低,但他们获取的信息却会大大增加。据测算,游客中心开放后,莫高窟的日最大承载量将由目前的3000人次提升至6000人次。

下一步,敦煌研究院计划建立数字敦煌资源库,根据用户的不同需求加以利用。目前,在敦煌研究院的网站已展示石窟全景浏览,但基于保护知识产权的考虑,一般用户还不能浏览。此外,敦煌研究院已经成立了实体文物数字科技公司,开发数字化衍生品产业链,如壁画高保真精品、雕塑三维打印精品、动漫成品等各类文化产品。

“保护是第一位的,在保护做好的前提下,运用现代技术,尽力将文化遗产更好地呈现在世人眼前。”吴健强调。

责任编辑:姜波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