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方彬:以“不敢腐”促成“不想腐”(3)

公方彬:以“不敢腐”促成“不想腐”(3)

核心提示:反腐要收到更好成效,要实现两个方面的突破,一个是确立新政治观,另一个是引导社会大众的认知。访谈:《湖北日报》2月5日 记者艾丹 受访嘉宾 公方彬国防大学教授,曾任军事科学院军队政治工作研究所副所长、正师职研究员 

从“不敢腐”到“不想腐”

记者:“以刮骨疗毒、壮士断腕勇气反腐”,您认为这个毒疗得好吗?这个腕断得了吗?

公方彬:生于危难,死于安乐。“以刮骨疗毒、壮士断腕勇气反腐”,彰显的是一种决心,是敢于用自己的刀砍自己的手的勇气。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部署了司法改革的新方向,提出司法人财权脱离同级政府,最大限度地保证司法权的独立行使,这将有利于减少一些不必要的干预,减少冤假错案的发生。

另一个是纪委系统双重领导,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查办腐败案件以上级纪委领导为主,线索处置和案件查办在向同级党委报告的同时必须向上级纪委报告”。这使得纪检监督力度加大,解决“上级监督太远、同级监督太软、下级监督太难”顽疾,有利于腐败的查处。

健全制度建设,用制度来约束人、管理人,遏制腐败,筑牢的是“不敢腐”的防线。制度建设纵然必要,但制度只能解决一部分问题,杜绝腐败产生的根源才是根本。只有党员干部自身理想信念的坚定,内心品格的坚守,自我约束的形成,才会有“不想腐”的境界。

打老虎、腐败制度建设、理想信念提升,要全方位来预防和惩治腐败。中央部署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强调转作风、反“四风”,正是为了提升党员干部的理想信念和价值追求。只有内心真正有“不想腐”的价值境界,才能经得住腐败的诱惑。

道路艰难但曙光已现

记者:反腐是一个持续的过程,没有终结时,在您看来,人们对于中国的反腐有怎样的现实预期?

公方彬:道路艰难,但曙光已现。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中国社会发展年度报告(2013)》,城乡居民对中央政府的信任度高达74.5%至76.7%之间,这就是很好的佐证。

作为执政党的中国共产党,树立多么高的道德标准和道德形象,就必然承受相应的道德评价和道德挑剔。腐败问题解决不了,人民群众很难满意,这会影响党的执政地位。我们党既然提出了高远的目标,担起了全部责任,同时掌握了权力和资源,那么接受的考评也是同样高且严。

访谈:《湖北日报》2月5日 记者艾丹 受访嘉宾 公方彬国防大学教授,曾任军事科学院军队政治工作研究所副所长、正师职研究员

责任编辑:葛立新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