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从乡土农业走向现代农业(2)

山西:从乡土农业走向现代农业(2)

◆体系保障惠农

加大现代农业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强化现代农业发展综合配套保障,同时包括农业技术推广体系保障,是当前和今后相当一段时期内地方党委政府的一项重要任务。

发挥政府作用,突出主导地位。以农民增收、农业增产、农村发展为目标,结合经济、社会和农业现状,形成多个层面服务内容的保障现代农业发展框架体系,鼓励市场主体和社会主体积极参与新农村建设。

夯实农业基础,增强发展后劲。

加强农业的基础性地位不变,加大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建立强有力的农业保障体系是走出农业现代化可持续发展之路的必然要求。在围绕“两大任务”开展工作的同时,既要注重从农业的基础工作抓起,更要注重从本地区的自然环境和农业发展现状出发。

统筹城乡发展,着力全面覆盖。

在巩固提升两轮五个全覆盖的同时,狠抓农村危房改造、特困群众异地搬迁工程、行政村街道亮化工程、村级幼儿园扩建工程和乡村清洁工程,大力实施“两山一河六通道”工程和百万亩生态治理工程。在夯实农业基础与城乡一体化建设过程中,我们以财政资金为引导,广泛吸引社会资金的注入,重点推进建设城乡一体化的交通网、供水网、供电网等工程,实现城乡空间融合、功能互补、基础设施共享;巩固和提升“村村通”道路建设,建设村、镇、城交通快速通道;加强城乡水利设施建设,完成“南山引水”,实施农田灌溉末级渠系统配套工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京津风沙源水利水保配套工程。

坚守耕地红线,强化基础设施。

在农田基本建设中,我们以夯实农业基础为前提,继续实施京津风沙源、农业综合开发、小型农田水利及小流域治理等农业基础设施工程;注重中低产田改造、盐碱地改良,实施以玉米为主的多品种丰产工程、测土配方补助项目工程以及旱平地综合治理项目和土地开发整理;推进品牌战略,完善“一乡一业、一村一品”发展规划。

立足科技兴农,建设农技体系。

农技推广体系建设承载着科技兴农的诸多任务,是农业科技保障体系建设的关键。近年来,国家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涉及惠农、兴农、奖励农民种养积极性的政策和措施,尤其在农业丰产、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综合开发、扶贫开发、水利、畜牧等方面惠农项目可谓全覆盖;积极争取、充分利用发挥好项目的带动作用,找准服务对象,凸显服务主体,分项对号入座,管好用好项目资金,力求做到阳光操作、监管有力、承接有度;大力推进农业产业政策,加大对种养农民的鼓励,推动农业检疫检验的应运,提升食品安全水平;加强对农技专门人员的培养和培训,加大农业新技术推广力度,不断推动现代农业的多元发展和更好更快发展。

在发展现代农业、稳步推进农业产业化的同时,我们根据地域特色瞄准农业发展的三种类型,建设和完善以景观农业为特点的边塞农业、观光农业,以科技兴农为重点的基地农业、园区农业、高效农业、生态农业,以地域特色为代表的老区特色农业、桑干稳产灌溉农业包括玉米高产密植区、蔬菜丰产种植区,以及设施农业、多种养殖区域分布等,通过全方位实施、大项目推进,不断探索现代农业的发展新模式。

走农业全面升级、农村经济转型跨越之路,就要认真贯彻党在农村的各项政策,针对资源型地区经济转型的特点,尤其是经济结构、质量提升所面临的潜在迫切性,以明确 “两大任务”为农业发展方向,以重温右玉精神为工作方向和精神动力,稳步推进农村各项工作,找准农村工作切入点,不断增强解决三农问题的决心和信心,全面落实、全力以赴、实施大农业战略,促进农业产业化格局的形成,不断推动农村经济持续高效健康发展。(作者为山阴县人民政府县长 南志中)

责任编辑:董洁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