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近现代百年沧桑看党的发展壮大之源(2)

从近现代百年沧桑看党的发展壮大之源(2)

从那时起,早期马克思主义者不仅看到了劳动者的力量,也认识到人民群众是创造历史和推动历史前进的动力。虽然他们的力量还不是很强大、人数很少、资源获取能力也很弱,但他们始终站在维护人民利益的政治立场上。党成立之初,就积极投身到实际的革命活动中去,组织工人运动,促成了中国工人运动高潮的到来;支持农民抗捐、抗粮、抗税,掀起了农民运动的高潮;积极投身大革命的洪流,反抗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宗旨,从中华民族的整体利益出发,促成了两次国共合作,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打败了日本帝国主义,捍卫了国家独立和民族尊严。解决了农民的土地问题,提高他们的劳动热情,增加农业生产;保障工人利益,建立合作社,发展对外贸易等,全心全意地解决人民群众的衣食住行问题。只要是关乎群众的实际生活问题,都是中国共产党工作的着力点。

在中央苏区,党与老百姓之间的关系更是比鱼水还要亲密。在当时的延安,没有令人绝望的贫困现象,不存在铺张粉饰和礼节俗套,也看不见炫耀虚饰的现象,百姓怡然自得,官员平易近人,他们的衣着和生活极其简朴。人民是一个政党得以生存和发展的根基,因此,只有融入人民、为人民着想,才能得民心、得天下、得发展。

不断调整政策,实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如果说一个成功的政党总会有一些精神产物令百姓铭记,那么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就是对中国共产党最好的诠释。在中国革命的不同历史时期,党有着不同的历史任务,但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丝毫没有改变。党近百年来的一切努力奋斗和辉煌成就,就是它的历史见证。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党带领人民群众开展土地革命,打土豪、分田地,给予原本处于社会底层的劳动人民以极大的物质利益。通过土地革命,党在苏区消灭了农村土地集中的现象,真正实现了“耕者有其田”。广大无地、少地的农民因此拥有了土地等基本生产资料,得到了实实在在的物质利益。

抗日战争时期,党顺应形势,提出了减租减息的政策。为了扩大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党实施保障地主合法的利益、引导他们参加抗日斗争的政策。抗日战争胜利后,深受战争之苦的中国人民强烈渴望过上没有硝烟、安定幸福的生活。为了避免内战再起,为了中华民族的解放和人民的幸福,中国共产党在抗战结束前就提出建立联合政府的主张,愿意对国民党政府作出最大的让步和牺牲。

解放战争时期,党努力消灭封建剥削,发展农业生产,使解放区的无地和少地农民都分到了土地,实现了“耕者有其田”,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农民的革命和生产积极性得到了极大的提高,为解放战争的迅速取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在近现代中国历史发展过程中,党之所以能在众多政治力量的角逐中成为最受人民群众拥护和爱戴的党,并取得最终胜利,正是因为它的路线、方针、政策及实际行动,始终代表和反映了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无数共产主义战士用他们的鲜血、生命谱写了一曲曲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壮歌。

责任编辑:叶其英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