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勿让农村成为问题食品的“卸货场”(3)

【案例】勿让农村成为问题食品的“卸货场”(3)

农村为何成为问题食品的“卸货场”

食品安全,在过去的一年里,数次成为热议的关键词,零容忍已经成为共识。谁能料想,这种难得的共识所发生的场域竟然只限于“城市”,农村正以惊人的速度成为问题食品的“卸货场”。何以发生这样的惊悚呢?

有媒体分析称,追根溯源,农村之所以有假冒伪劣产品生根的土壤,从某种程度上确实与农村消费者消费水平不高、辨别能力差、维权意识不强甚至图便宜“知假买假”有关。言下之意就是,只要农村人有了“自我保护意识”就没事了。

还有论者称,问题食品频现农村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有着深刻的经济社会根源。城乡二元结构是导致问题食品流向农村的现实基础,这其中就包括城乡市场消费能力的差别。于是把问题推给了农村人的“面子悖论”,认为农村居民消费水平较低与对面子要求较高之间的矛盾,也是导致问题食品频现的重要因素。

从以上言论来看,都无一例外都把责任推给了问题食品的受害者——农村人,认为是农村人的“缺乏自保意识”和“面子悖论”,才让问题食品找到了在农村的活路。如此论断,实在荒谬至极。

当然,这样的论断不是完全没有道理的,由于文化素质的短板,加上问题食品在包装上足以“以假乱真”,农村消费者大多确实缺乏自保能力。“面子问题”更是一个普遍存在的现象,再加上贪图便宜的心理,这样的消费心理催生出“问题食品”泛滥的消费文化也是有道理的。

但是,这能够成为问题食品泛滥农村的理由吗?民以食为天,除了说明民对食品的生存依赖外,也道出食品安全的极端重要性。在食品安全这个问题上,从来就不应该存在法外之地,不应该存在城乡有别。农民天然地缺乏自我保护意识,也会天然地存在面子和贪便宜心理,但是食品问题不是天然地存在的。打个浅显的比方,大家都知道酒驾是十分危险的,不论是对酒驾者本人还是社会,但是喝酒对有瘾者无疑是极有诱惑力的,但不能因此认为车祸的发生乃是在于醉驾者的酒瘾。于是认为除非祛除掉人的酒瘾,才能杜绝车祸的发生。但是,从现实情况来看,对酒驾施以重典,以制度建设克制人性之恶,才是最现实,也是最给力的。

同样,如果食品安全能做到无懈可击,能够在生产、流通环节中真正做到“民以食为天”,试问,那种不健康的消费文化土壤何以存在?试问又有谁愿意消费问题食品呢?

所以说,农村之所以成为问题食品的“卸货场”,关键还在于监管环节的缺位或者说不给力。如果能够在生产、流通中,强化监管和准入许可,让食品安全成为生产和流通中的天条,让农村食品安全不成为法外之地,让问题食品无处遁形,哪来的农村“卸货场”之说呢?

问题食品包围农村,主要源于监管失守

也许在某些人看来,农村市场成问题食品卸货场,致使假冒伪劣商品扎堆横行,是由于城乡二元结构的存在,与农村消费者消费水平不高、辨别能力差、维权意识不强甚至图便宜“知假买假”有关。这固然是十分重要的理由。

但也不要忽视了,农村市场上的问题食品的存在,不是小范围的,而是扎堆横行;不是一天两天,而是经常性的。这就不免让人怀疑了,面对如此严重的“舌尖上的安全”问题,有关部门监管了吗?是真的监管了吗?正如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与社会建设研究室主任钟君所认为的那样,“农村不应是问题食品的‘法外之地’,城乡二元结构更不是监管选择性失明的理由。只有首先彻底堵住监管漏洞,让问题食品在农村无机可乘,才能真正保障数亿中国农民‘舌尖上的安全’。”

世上无难事,任何事情只要想办好,就一定会取得成功或大有起色的。我国的食品安全是社会的一个显性问题,已经严重危及到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安全,作为职能部门,必须抱着高度认真负责的态度对待。在农村的食品安全把关上,可以讲,该设的部门一个都不比城市少,为何农村会以惊人的速度成为问题食品的“卸货场”?就是因为某些监管部门慢作为甚至不作为,他们没有守护住他们的一亩三分地。

谈起执政为民,谈及转变工作作风和走群众路线,某些监管部门的领导会头头是道、喜形于色,但他们往往只会王婆卖瓜,自我贴金。农村市场庞大而芜杂,监管有些困难是事实,但总不至于到了问题食品泛滥成灾的地步吧?在我国现阶段,农民朋友赚钱还相当不容易,如果将相当一部分钱交给了奸商,让人情何以堪?更何况,农民朋友买来的一堆食品是过期变质甚至就是有毒有害的,会对身体造成一定的伤害,让人于心何忍?给农民朋友“舌尖上的安全”,有关部门责无旁贷,面对假冒伪劣食品扎堆横行农村市场,真的有必要迅速打一场歼灭战。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