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服“疲劳症”打好转变作风持久战

克服“疲劳症”打好转变作风持久战

《瞭望》新闻周刊记者近日在陕、湘、苏、浙、甘、青等省区采访调研时发现,第一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开展以来,广大党员干部思想灵魂受到触动,一些多年以来形成的作风之弊逐渐出现好转。

但值得注意的是,少数单位和党员干部对活动认识不到位、参与热情不高、“走过场、重形式”等问题依然存在。受访党建专家和基层干部建议,教育实践活动要深入推进巩固成效,必须克服“疲劳症”,打好转变作风的持久战。

少数干部“走过场”

基层群众怕“刮风”

受访党员领导干部普遍反映,相对于以往历次活动,第一批教育实践活动抓得更紧、更实。但本刊记者在各地调研时发现,少数单位和党员干部对活动重大意义认识模糊、参与热情不高,“走过场”和“形式主义”的现象仍然存在。

首先,学习存在“走过场”的现象。甘肃等地干部反映,有的单位把学习当了“念念报纸、做做样子”;有的单位以业务忙为由,对学习敷衍了事;还有的单位学习表面上“热热闹闹”,但实际效果不佳,没有做到入脑入心。

中部某省省委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在学习环节结束后进行抽查,结果显示有的单位发给党员干部的资料还在报纸堆里没有翻过;有的单位党员干部对活动的内容和要求一问三不知。从抽查5个厅级单位77名党员干部的学习情况来看,对“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的活动总要求回答不上的占25%,对“为民务实清廉”活动主要内容回答不上的占37%;对活动重点对象回答不出的占75%。

其次,征求意见和自我剖析环节存在“假”和“空”的毛病。陕西省多位受访干部群众反映,有的党政机关征求意见的对象普通百姓占比太少,多数都是人大代表、党代表、政协委员、律师、教授、基层干部,少数几个群众也是经过精心挑选“听话”的人。

民主生活会上的批评和自我批评也存在“四多四少”的现象,即讲工作问题多,作风问题少;讲共性问题多,个性问题少;讲宏观问题多,具体问题少;讲表面问题多,深层问题少。有的单位领导班子成员互相提意见或“大而化之”或“无关痛痒”,没有真正起到“红脸出汗”的疗效。

此外,本刊记者调研发现,在整改落实环节,少数地方和单位只是“虚晃一枪”。公开承诺多,实际成果少;讲大话的多,动真格的少。还有的地方玩起“数字游戏”,今天称精简了多少会议、明天又说削减了多少经费,仿佛数字越大越好,对一些群众反映突出的问题却很少涉及。

采访中,多位受访基层群众对这些“形式主义”和“假大空”的做法十分反感。在陕西、湖南等地,多位受访群众说:“怕就怕整风变成刮风,扎扎实实走过场,轰轰烈烈搞形式”。

警惕“疲劳症”苗头显现

在湖南、陕西等地,多位受访厅局级以上领导干部向本刊记者反映,教育实践活动让他们感觉“脱了一层皮”,有的自我剖析材料被打回重写十多次;还有的领导干部说,看到群众批评意见时“边看边流汗”,真正体会到了灵魂上的触动。

但是,本刊记者接触的处一级干部,对活动的认识和感受就明显差了很多;到了科一级,有的干部认为路线教育“事不关己”,群众路线管的是领导,自己只是个“群众”,没有什么“四风”问题。

随着第一批教育实践活动进入尾声,活动“疲劳”的症状在一些地方和部门也开始显现。少数党员干部认为,民主生活会开过了,对照检查写完了,没有必要再给自己加压;有的党员干部存在畏难情绪,认为“四风”问题由来已久、根深蒂固,查一查、摆一摆就差不多了;还有的党员干部抱着观望态度,一心想着看一步走一步、走一步算一步,等着别人先动、先改,唯恐自己抓早了出问题,改早了惹麻烦。

“疲劳症”直接反映是有的单位在整改落实“四风”上出现了“松、软、拖”迹象。例如,中部某省抽查18个单位,正厅级领导干部办公用房超标一倍以上的占44.4%,副厅级超标一倍以上的占55.6%,情况基本摸清之后,一些单位的整改却没有动起来。广东省有的地方的局长、副局长统统搬到处长办公室,处长又搬到科员办公室,原来的超标办公室大门一锁,就算整改完毕。采访中,有基层干部说,“这样的清理就是应付了事,上级检查人均面积没超标。风头一过,大家又各归其位。”

责任编辑:董洁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