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应该理性看待公务员过“裸年”(4)

【案例】应该理性看待公务员过“裸年”(4)

如果对此类“杂音”不理不问,我敢说,要不了多长时间,“杂音”可能坐大变成“主音”,他们心中的“小算盘”就可能“盘算成功”。近些年来,不管是一些部门有一定级别的公务员,还是某些国企特别是垄断行业的职工,平时大发福利奖金原本就鲜有节制,一到过节更是高调有加。被网友形容为“工资基本不用、消费完全靠送”。

由俭入奢易,由奢变俭难。一些财政与国资的“看牛娃”,之前大发数万元的过节费和物资,一下要过渡到“过裸年”的层级,失落感当然强烈,利益被剥离,疼痛必然产生,连续吐槽甚至大发牢骚,也就一点不奇怪了。甚至有人煞有介事地拿“年味变淡”来说事,不过是欲挟“淡年味”来恢复“大红包”的继续派发。

警惕这些人的此类小动作,是为了进一步践行走群众路线的精神,也是为了巩固反对“四风”问题的成果。要知道,不管是公务员,还是央企国企职工,实际上都是纳税人雇请而来的公仆和看牛娃。尤其是在当前国民收入分配失衡的语境之下,权力机构如果“自管自分、大发过节费”,那么无疑是在加剧社会平衡运转齿轮上的链条的断裂速度。总而言之,决策及监管部门对一些公务员连日来抱怨过“裸年”的动作特别需要稳住心智,别被他们“怨乱”了方寸。

让“裸年”打破公务员过节的思维惯性

2013年,我国相继出台十几道规定约束党政机关工作人员的工作行为,尤其是春节临近时,新的规定细化到不能用公款购买花卉、烟花爆竹这些小事上,给领导“拜年送年货”的行为也被明令禁止。通过一些公务员的反馈,这些规定不但很“给力”,而且抓得掷地有声,成效明显。对于公务员来说,今年的春节虽然礼品、福利没有了,但也不用绞尽脑汁琢磨着给领导买啥年货了,酒桌上的应酬也少了许多,陪家人的时间也多了。虽然比往年过得稍显“冷清”,但确实过了一个轻松年、温情年。

老百姓都希望中央多打些“老虎”、“苍蝇”,将反腐进行到底,但打掉贪官不是解决腐败的根本,最重要的是消除腐败的土壤。政治风气、社会风气都是这个土壤的一部分。落马官员从犯小错到犯大错,是因为职位不高时就受到了不正之风的影响。公务员一心想着过年拿奖金、购物卡,盼着有人送礼品、请吃饭,连米面粮油、烟花爆竹、台历对联都不想自己掏钱买,这种贪便宜的特权想法虽比不上“老虎”、“苍蝇”的贪腐之心,但实际上却是“五十步”与“百步”的分别。当年人民军队不拿群众一针一线,现在公务员收着单位的购物卡和各种福利,虽然不是直接伸手向群众要,却是握着纳税人的钱买来的东西。只不过加了个“公”字。过年就理所应当有购物卡和各种礼品,对公务员来讲,这种错误思想惯性一旦形成,自身行为的不合理性就会被忽视,久而久之,不良风气就成了人之常情,腐败也就顺理成章了。

公务员过“裸年”没什么可埋怨的,虽少了点物质福利,却给了家人精神福利,政府也能真正把钱花到群众最需要的地方,而不是用公款消费刺激酒水、礼品的销量,这样,国家的经济才能健康发展,公务员才能一门心思为民服务。

“过裸年”是在为公务员正名

看了这个报道,笔者认为,公务员抱怨“过裸年”但纳税人、老百姓喜欢,因为“过裸年”是在为公务员正名。

公务员是什么?公务员是为人民服务的,它的价值和稳定性取决于服务质量和水平。如今,公务员过裸年,和老百姓一样用自己的钱购置年货。公务员的特权正在减少,体制内的优越感逐渐失去,而为人民服务的职责却在强化,公务员正在走向名副其实。公务员承担着维持国家政府部门运转的重要责任,必须是相对优秀的人才。但公务员必须做出相应的牺牲:比一般人受到更严格的纪律约束,接受放大镜般的监督,时刻保持良好的职业形象。除了应得的待遇外,他不能多拿一分一毫,否则应该受到严厉的问责。所以公务员“过裸年”是体制深化改革的一部分。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