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桥遍布7000多名“小巷雷锋”

天桥遍布7000多名“小巷雷锋”

核心提示:不论外面的世界怎样变化,30年前天桥街道树立起的志愿服务旗帜至今没有褪色。在这个本市首家邻里互助组织成立的地方,一家有困难四邻伸援手,已成为人们不约而同的行动。地区注册志愿者已达7094人,超过了常住人口的15%。他们随时提供包含维修家电、法律咨询等在内的108项服务,被亲切地称为“小巷雷锋”。

不论外面的世界怎样变化,30年前天桥街道树立起的志愿服务旗帜至今没有褪色。在这个本市首家邻里互助组织成立的地方,一家有困难四邻伸援手,已成为人们不约而同的行动。地区注册志愿者已达7094人,超过了常住人口的15%。他们随时提供包含维修家电、法律咨询等在内的108项服务,被亲切地称为“小巷雷锋”。

在西城天桥街道虎坊路社区,住着位能人——郭金香。他是退伍军人,上世纪90年代,就开始从事志愿服务工作。帮居民们修门锁、换马桶、安窗帘……20多年来,每天都有很多人找郭金香帮忙,他也乐此不疲。

不久前,郭金香正式加入了虎坊路社区的志愿者团队。今年,他又作为主力参加了虎坊路社区成立的“助老邻里帮帮团”。这家以邻里助老为特色的社区组织,专门为郭金香设立了“助老工作室”,承接老年人在居家设施维修、安全设施维护方面的服务,满足老年人生活需求。

邻近的太平街社区,则有一支萤火虫志愿服务队,长期致力于绿色环保、医疗助老、法律咨询等方面的便民活动。服务队建立了服务范围覆盖妇女、老年维权、法律咨询、卫生、环保、治安巡逻等多个层面的12支服务小分队,定期开展体检、医疗保健讲座、心理咨询、法律援助等活动。

香厂路社区组建了阳光课堂服务队,关爱的对象是孩子们。退休老教师们结合教学经验,通过自编的课程,使孩子们提升自学、自理能力,开发了动手动脑能力。

留学路社区则建立了一支亲情速递志愿服务队。150名年富力强的居民担任“亲情速递员”,分片包户,综合承担起民声传递员、政策宣传员、平安瞭望员、环境监督员和邻里调解员的多种角色,他们跟服务对象门挨门、户对户,实现了社区服务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全覆盖。速递员还为辖区156户空巢老人和近60户残疾居民进行义务的煤气管线检修,对空巢老人、孤寡老人和残疾人定期入户看望,将居民关注的大事小情,及时向社区进行反映并帮助解决。

像这样的志愿服务队,在天桥如今已有62支。街道负责人告诉记者,这是一笔经受了时间考验的精神财富。1983年,地区青年学雷锋“综合包户”十分活跃,街道团委便把地区11个行业22个单位的百余名团员青年组织起来,与30户36位孤寡病残人及军烈属签订了《综合包户服务协议书》,提供巡医送药、买米运煤、接送洗澡、入户理发、修缮房屋等义务服务。上世纪80年代末,商业服务网点少,修理难、理发难、洗澡难,街道决定开展邻里互助志愿服务活动。1989年8月19日,本市首个社区志愿者邻里互助协会在这里成立,邻里互助志愿服务,便利了百姓生活,培育了邻里亲情,“小巷雷锋”的称呼就此传开了。

1991年,天桥开办了学雷锋便民服务一条街;到2004年,又有了志愿者之家;现在,天桥有62支志愿服务队,辖区邻里互助实现常态化。“这是一种精神的传承,在任何一个时代都无比珍贵。”街道负责人说。

更可喜的是,如今,这些志愿队伍都有年轻人挑大梁。他们中最小的——太平街社区“萤火虫志愿服务队”骨干杨森,才26岁;最大的——助老助残服务队员彭邦益,也不过42岁。不断有新鲜血液注入,志愿服务项目越来越丰富实在,“小巷雷锋”遍布天桥街道。

责任编辑:姜波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