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边国家对华心态新调查

周边国家对华心态新调查

今年4月底,美国总统奥巴马将访问日本、韩国、马来西亚和菲律宾亚洲四国,全力推动其陷入停滞的亚洲战略。分析人士认为,奥巴马的来访很可能引发新一轮的地区“博弈”,中美争夺地区影响力将进入一个新回合。

2014年的亚洲局势,不少国际政治分析师很难看好,甚至认为军事冲突的可能性正大幅提升。一般认为,这是出于中国崛起的政治现实与美国“重返亚太”战略之间的结构性冲撞所导致的。奥巴马的来访,对中国周边外交而言,很可能会是新一轮挑战的开启。

过去的一年,中国周边外交有了不少新作为,马年的2014年,周边国家对华心态正发生积极变化,但显而易见的是,这种变化离中国外交需求还有很大距离。

日本对华态度分“动”“静”

在2月9日举行的东京都知事选举中,出现了一个令日本政客都“感到很恐惧”的现象:极右翼的原日本航空自卫队幕僚长田母神俊雄氏竟得到了60万张选票,得票数位居第4位,得到了20多岁年轻人的广泛支持。

“很恐惧”的言论出自日本社民党党首吉田忠智。后者直言,这就是首相安倍晋三所推动的右倾化、民族主义抬头的象征。

大多数日本学者承认,自从安倍第二次执政之后,政府把中国当作对手的意识更强烈了。受政府的行为影响,日本的《产经新闻》、《读卖新闻》等媒体宣传上也极尽渲染“中国威胁”之能,如中方的舰艇在钓鱼岛周边海域活动,日本媒体总是第一时间给予报道,由此,日本民众心理上也增加了对中国的警觉。有日本民众告诉《国际先驱导报》,自己日渐感受到了来自中国的“压力”,并称,对中国的强硬态度可以看成是日本的一种“自卫”。在不少日本人看来,现在的中国比日本强大很多。一位对华十分友好的日本民间人士甚至也说,中国已经够强了,光13亿人口就能把其他国家镇住,所以对外就没有必要“过于扬国威了”。

去年7月,美国民调机构皮尤调查中心发布的问卷显示,日本对华好感度全球最低,仅为5%。2012年年底,来自日本内阁府的民调就显示,日本公众“对华好感度”降至“历史最低点”:18%。尽管如此,笔者身边所接触的绝大多数日本人的对华态度实质上是“一分为二看中国”:不屑甚至反感中国的政治制度,但是对中国的传统文化钟爱有加,对唐诗、《三国志》等津津乐道。有日本媒体人士曾对此归结为“动的中国”和“静的中国”——所谓“动”就是中国的政治、社会动态,对这方面给予十分的警戒;而“静态”中国则包括中国传统文化、民间艺术等,主张吸收、学习和利用这些方面。日本人普遍对中国的“静”有亲近感。

不过近年来,日本出版社也出版了不少有关中国的书,大致内容如“不可思议的中国人”、“怎样与中国人打交道”,“与中国人做生意不至于受骗”等,有些故弄玄虚地把中国和中国人的事夸张论述,以至于让日本民众对中国徒增神秘感以及恐惧感。

但很多日本人到中国旅行后,对中国的态度大为改变,比如最近有日本友人到厦门旅行,回来后便表示,厦门人和日本人一样讲秩序,在雨中大家自觉排队等出租车,绝没有抢先行为。这些日本人主张:对中国人的看法要改变。

虽然多数日本民众直言要“警戒”中国的对外政治动向,但人们对眼下险峻的中日关系也感到不安。据《每日新闻》在2月15日、16日所进行的舆论调查结果,安倍政权启动以来,还未与中国、韩国进行过首脑会谈,对此,54%的被调查民众表示“有必要加紧改善关系”,而有71%的民众对中日关系现状感到不安。即便是在支持安倍政权的民众中,这一人数比例也高达65%。(特约撰稿 黄文炜)

责任编辑:董洁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