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历史上的国共合作是怎么形成的(2)

北京:历史上的国共合作是怎么形成的(2)

今年是国共第一次合作90周年

  ■没有第二次国共合作,就不可能有1945年抗日战争的胜利

1931年日本制造了九一八事变,侵占中国东北。1935年8月,中共发表《为抗日救国告全体同胞书》(即《八一宣言》),呼吁国内各党派停止内战,一致抗日。1936年12月西安事变发生,中共派周恩来等赴西安,促使事件和平解决,并向蒋介石提出联共抗日等项条件。次年2月,中共中央又致电国民党五届三中全会,提出五项要求,主张停止内战,一致对外。嗣后,国共双方就合作问题进行了近半年的谈判。由于国民党方面坚持取消共产党组织上的独立性,取消红军及根据地等主张,双方难以谈拢。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爆发。7月15日,中共将《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送交蒋介石。《宣言》提出发动全民族抗战、实行民主政治和改善人民生活等三项基本要求,重申“三民主义为中国今日之必须,本党愿为其彻底的实现而奋斗”等四项保证。17日,蒋介石发表了准备抗战的谈话,当天中共代表周恩来等在庐山与蒋介石继续谈判。8月13日,日军大举进攻上海,扬言三个月“灭亡中国”。8月14日,国民政府发表《自卫抗战声明书》。与此同时,中共代表周恩来、朱德、叶剑英同蒋介石等就发表中共宣言和改编红军问题,在南京举行谈判。国民党方面终于同意将在陕北的中共军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8月25日,中共中央军委发布命令,红军正式改编为八路军,开赴华北抗日前线;10月间,又将在南方十三个地区的红军游击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新编第四军,开赴华中抗日前线。9月22日,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发表了《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23日,蒋介石发表谈话,实际上承认了共产党的合法地位。至此,国共开始了第二次合作。

在抗日战争中,按照国共商定的对日作战战略分工,中共以其善打游击战、运动战的所长,深入沦陷区,开辟敌后战场;国民党则在正面战场迎击日军进攻。期间,两党之间虽有摩擦,甚至发生过阴谋消灭新四军的“皖南事变”,但在日本侵华的民族大敌面前,国共都浴血抗战,英勇牺牲,谱写了可歌可泣的历史篇章。可以说,没有第二次国共合作,就不可能有1945年抗日战争的胜利。

  ■抗战结束后,国民党违背人民意愿发动内战,结果败退台湾

1945年8月,日本无条件投降。抗战结束后,中国社会人心的最大愿景是和平建国,可以说这也是国共两党面临的顺应民意的共同目标。起初,蒋介石同意开政协会议,也支持国方代表与共产党等其他政治力量协商制宪。可是,国民党内“打天下坐天下”的思想根深蒂固。既然不愿与他人分坐天下,那就必须用武力来剪灭异己,国民党内主战派十分猖獗。其实,“打天下坐天下”思想也是蒋氏自己加以贩卖的。1944年他发表《中国之命运》一书,批了共产主义,又批自由主义,反复强调的只有一条:没有国民党就没有中国。蒋介石这种为国民党一党专政制造理论根据的说辞,引起国内各界的普遍不满和批评。

与国民党比起来,中共提出的新民主主义纲领,准确把握了当时中国的社会人心,并且满足了人民大众的所欲所求。新民主主义的主张是:在政治上,废止国民党一党专政,建立民主的联合政府;在经济上,发展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真正实现耕者有其田;在文化上,建设为民主政治和民族资本主义新经济服务的新文化。进而,中共把“需要资本主义的广大发展,又以反专制主义为第一”(毛泽东语)作为自己的斗争方针,在国内外舆论界占得了十分有利的位置。

与中共比起来,国民党对社会民意的判断与把握发生了错误,从而发动了内战。内战爆发后不久,“反内战、反饥饿、反迫害”的学生运动席卷各地,“让一切不民主的制度死亡”之歌响彻全国,国民党最终完全失掉了民心,也失掉了在大陆的政权,退守台湾。

责任编辑:叶其英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