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4年1月:深切缅怀 继往开来

1924年1月:深切缅怀 继往开来

伟大的革命导师列宁逝世

1870年4月22日,列宁出生于沙俄的一个知识分子家庭。18岁时,他在喀山加入马克思主义小组,开始系统研究并积极传播马克思主义。1895年,列宁成立了彼得堡工人阶级解放斗争协会,第一次在沙俄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同工人运动的结合。1903年,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第二次代表大会召开。在这次会议上,形成了以列宁为首的布尔什维克(多数)派和以马尔托夫为首的孟什维克(少数)派。1912年,在将孟什维克驱逐出党后,布尔什维克成为独立的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即在列宁主义领导下的布尔什维克党。在领导国内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的同时,列宁对发生在中国这片古老土地上的革命事业也非常关注。1912年,他发表了《中国的民主主义和民粹主义》《新生的中国》等一系列文章,对中国革命的性质、特点和方向进行了论述,并对中国共产党寄予厚望。

1917年11月7日,列宁领导十月革命取得胜利。此后,在他的带领下,新生的苏维埃政权不断发展壮大。遗憾的是,由于长期操劳,他的健康状况严重恶化。1924年1月21日18时50分,寒风凛冽,夜色渐浓,在莫斯科郊外哥尔克村的一间屋子里,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导师列宁躺在病床上,永远地闭上了双眼。

当列宁逝世的消息传来,中共党内一片哀恸之声。李大钊在《列宁不死》一文中沉痛表示:“列宁逝世……是我们中华民族损失了一个这样重要的朋友。”为继承列宁的遗志,在次年召开的党的四大上,中国共产党发表《对于列宁逝世一周年纪念宣言》,号召工农群众“站在列宁主义的旗帜之下,实行列宁主义,与全世界的工农阶级联合起来去消灭世界帝国主义”。

回顾列宁的一生,他将马克思主义同俄国实际相结合,领导俄国人民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为人类社会的进步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第一次国共合作正式形成

第一次国共合作前,在帝国主义列强的操纵下,军阀割据和混战成为当时中国社会生活中的突出问题。国共两党在革命斗争中逐渐认识到,只有彼此合作才能打倒列强和军阀的统治,真正实现救国救民的目标。

1922年6月,中共中央发布《中国共产党对于时局的主张》,倡导同国民党和其他民主派建立“民主主义的联合战线”。1922年7月,党的二大实现了中共在革命统一战线策略上的重大转变。同年8月,中共西湖会议的召开和中共中央主要领导人加入国民党,揭开了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序幕。1923年6月,党的三大决定,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同时,党必须在政治上、思想上和组织上保持自己的独立性。党的三大之后,国共合作的步伐进一步加快。

1924年1月20—30日,在中国共产党的参加与帮助下,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召开。李大钊被孙中山指定为大会主席团成员。大会审议通过了以反帝反封建为主要内容的《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重新阐释了三民主义,在事实上确定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同时,大会改组国民党组织,确认了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的原则,选举了有共产党员参加的新一届中国国民党中央领导机构。由此,国共两党实现党内合作,建立了以国共两党合作为特征的革命统一战线,第一次国共合作正式形成。

中国沉沉女界报晓的先声

早在1921年8月,中国共产党就以中华女界联合会的名义创办了第一份妇女类刊物——《妇女声》半月刊。但由于经费紧张,该刊于次年6月被迫停刊。此后一段时间里,由于“各地参政团体女权运动团体,尚无统一集中的组织,亦无统一集中有声有色的宣传——连稍有力量的出版物也没有一种”,因此,创办一份指导妇女工作的专刊以宣传妇女解放思想、加强组织妇女力量,成为中国共产党的当务之急。

1923年4月,邓颖超和李峙山等在天津成立女星社并创办了宣传刊物《女星》。作为《新民意报》的副刊,《女星》发行周期与前者一致,每月定期发行3期。一经问世,深受广大妇女欢迎。但每期有限的版面限制了《女星》影响力的进一步提升。在此情况下,社员们认为有必要创办一份关于妇女问题的专刊。同年底,中共早期女性党员刘清扬留学回津后,决定创办一份杂志,以进一步加强领导妇女工作,这与邓颖超等人之前的想法不谋而合。

1924年1月1日,在刘清扬等人的筹划下,《妇女日报》正式创刊。刘清扬任总经理,李峙山任总编辑,邓颖超等人为编辑员。《妇女日报》一经创刊,即得到了中共早期领导人的关注与肯定。时任中共中央妇女部部长的向警予高度称赞其为“中国沉沉女界报晓的第一声”。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妇女日报》的社会影响力与日俱增,至1924年8月底,销量已超过3000份,销售范围也从天津扩展至全国。随着影响力的不断提升,《妇女日报》引起了天津反动当局的不满,1924年10月,被迫停刊。

作为中国共产党创办的第一份妇女类日报,《妇女日报》积极传播妇女解放思想,促进妇女觉醒,有力推动了党领导下妇女解放运动的发展。

(本文是北京市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研究课题“北京红色资源优势提升大学生思政工作实效的路径研究”〈项目编号:BJSZ2021YB11〉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李桂华,中国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王海桦,中国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

责任编辑:王梓辰校对:张弛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事业单位事业单位标识证书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