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历史上的国共合作是怎么形成的(3)

北京:历史上的国共合作是怎么形成的(3)

今年是国共第一次合作90周年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国共两党一定能够为共圆中国梦做出更大贡献

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中共成为执政党。站在中华民族利益的高度,中共领导人希望国共能够进行第三次合作。1956年1月25日,毛泽东在第六次最高国务会议上宣布:“国共已经合作了两次,我们还准备进行第三次合作”。接着,曾经通过章士钊、曹聚仁等人与国民党方面接触,商谈合作的事。1979年,邓小平说:“现在可以提第三次国共合作。”1983年他再次提出:“我们建议举行两党平等会谈,实行第三次合作”。但是在一段时间里,国民党领导人蒋经国却坚持与共产党“不接触,不谈判,不妥协”。

进入1980年代,改革开放使大陆亿万民众迅速脱贫致富,社会政治迈向民主与法制的轨道。这给奉行“一个中国”原则、反对“台独”的国民党领导人蒋经国以促进。1987年11月,台湾当局终于开放了岛内部分居民赴大陆探亲。1995年1月,中共中央总书记江泽民发表了《为促进祖国统一大业的完成而继续奋斗》的重要讲话,对发展两岸关系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2005年春天,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与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穿越近60载政治风雨,终于实现了历史性会晤,并建立起两党的交流平台。2008年,马英九成为台湾地区领导人后,两岸关系大步迈进。“三通”的实现,使双方人员往来年突破700万人次。《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的签署和施行,促进了两岸经济一体化。

2013年2月,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会见中国国民党荣誉主席连战时强调:希望台湾同大陆一道发展,两岸同胞共同来圆中国梦。今年2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再次会见了连战,他强调:希望两岸双方秉持“两岸一家亲”的理念,顺势而为,齐心协力,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取得更多成果,造福两岸民众,共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他说:“历史不能选择,但现在可以把握,未来可以开创”,相信“两岸中国人有智慧找出解决问题的钥匙来”。可以预期,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国共两党一定能够为共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做出更大贡献。

(作者为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

责任编辑:叶其英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