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报:有一种说法,与西方国家智库相比,中国智库尤其是民间智库很难将其研究成果和政策建议直接送至党政决策部门,也难以进入主流媒体发挥引导社会舆论的作用。你认为,当前中国智库的发展有哪些制度保障?
于今:有关“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精神,我们在《决定》的“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建设”部分中可以领会到。
首先,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是与保证人民当家做主的地位,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相一致的。在“丰富民主形式”这一点上,智库的存在与发展正逢其时。智库不仅辅助决策,还要对现有政策提出质疑和修正。
其次,智库要真正成为一个产业,不仅要有决策机构的重视和高质量的研究成果,还要有有利于智库发展的宏观智库环境。《决定》对一系列民主政治制度的完善,对智库发展意义重大。
最后,建立健全决策咨询制度,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提供了微观智库保障。通过什么样的渠道影响政府决策和公民,对智库发展至关重要。《决定》提出要建立健全决策咨询制度,这为智库研究成果发挥作用指明了建构畅通渠道的方向。
中国青年报:在2013年中国国际智库学术研讨会上,有学者提出,当前事业单位面临重大变革,要建立统一的市场才能有智库间公平的竞争,而现在智库市场不是统一的。在此前提下,你如何看待中国民间智库的生存和发展?就体制建设而言,我们是否应照搬西方智库发展模式?
于今:任何国家的制度都与本国的政治制度密切相关,智库发展离开了政府背景,智库很难生存和发展。智库首先是为政府服务的,它要帮助政府解决治理之道。中国智库的发展脱离不开中国的国情,也切割不断与本国、本民族的历史和文化的联系。就此而言,中国智库的发展当然必须具有中国特色,务必要处理好古与今、历史与现实、继承与创新的关系,务必要秉持既不能割断历史,又不能脱离国情的理念。
我认为,中国要想发展智库,当前在称谓上应淡化“民间”二字,把民间智库统称为“非政府智库”更符合国情社情人文,更有利于推动中国现代智库发展进程。
当前,中国智库的生存和发展还面临很多问题。一是中国智库内功不强,研究能力较弱。部分国内智库变成政府政策的诠释者和宣传者,而没有提出前瞻性建议。二是政策缺失。目前,我国与智库发展相关的各项政策还不完善。2007年,时任上海市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在考察复旦、交大、同济等学校时就曾指出要发展智库。他说,城市孕育了大学,大学滋养了城市,“希望大家志存高远,精诚合作,充分发挥智库、人才库的作用,互相帮助,共同发展。”《决定》首次提出要“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可见,党和政府十分重视智库发展,但是我国各级政策制定部门还没有认识到发展智库的重要性,还未出台各类具体的政策培育智库发展。三是国际经济政治格局问题。目前国际重要议题被发达国家所垄断,中国智库没有机会和舞台发出声音。
对此,我国智库首先要找准自身定位,提高研究能力。其次,完善各项政策。例如智库机构尤其是非政府智库的性质问题、智库研究人员的身份问题、税收以及捐赠等方面的问题,这些问题都需要政府出台相关政策给予解决。第三,我国智库要积极“走出去”。第四,推动中国特色新型智库,政府要帮助智库拓展国际空间。政府出访的访问团不仅要包括政治经济界人士,还要包括智库机构的研究人士。
中国特色新型智库以及智库产业的发展一定要走科学发展之路,不能也没有必要完全照搬西方智库发展模式,要坚决克服一哄而上、盲目发展的倾向。
中国青年报:《决定》指出,“坚持政府主导、企业主体、市场运作、社会参与,扩大对外文化交流,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和对外话语体系建设,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而“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和对外话语体系建设”需要政府、社会和民间共同发挥作用,才能取得理想的效果。在这方面,国际领先智库的发展经验有哪些值得借鉴?中国智库在对外传播过程中应如何发挥作用?
于今:大国需有大国智库,在中国成为全球大国的历程当中,具有国际公信力和影响力的国际化智库绝对不能缺席。目前,我国智库正进入一个非常关键的快速发展时期,加强智库的影响力和公信力建设不容忽视。
从国际经验来看,智库是强调国际传播能力和对外话语体系建设的重要力量。智库成员往往是高级知识分子和政商界知名人士,他们大多数人具有独立性、有自主判断能力,并且人脉广泛,对外有较强的说服力和影响力。
因此,智库交流是一种高层次的人际传播方式,是对外传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既是政策研究机构,又是对外宣传机构之间业务交流和政策协调的平台,更是对外传播价值观念和政策主张的交流使者,在对外传播过程中发挥着积极与独特的作用。
未来中国智库的发展应逐渐从“分散式的随机性组织”向“以智库基地或产业示范区为平台、以目标为导向的有组织模式”转变,智库产业将成为经济结构转型的重要纽带。
同时,通过建立思想市场,发展智库产业,智库能够更多地参与国际交流,设置公共议题,影响国际舆论。这既有利于提升中国智库的国际影响力,更有利于宣传中国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消除国际社会对中国的误解。(记者 何春中)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