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需要:校本教研的引擎

教师需要:校本教研的引擎

摘要:尽管上级有关部门发文件、下通知要求广大教师积极参与校本教研活动,但许多农村中小学教师参与校本教研的积极性不高,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从教师需要出发,满足教师需要,发展教师需要,校本教研就一定会迎来一个崭新的天地。

尽管上级有关部门发文件、下通知要求广大教师积极参与校本教研活动,但许多农村中小学教师参与校本教研的积极性不高,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究其原因,最根本的是目前许多学校的教师“被参与”校本教研活动,他们对学校布置的教研任务大多只能“顺从”,甚至表现出“无奈”。要让教师由“被动”教研转变为“主动”教研,关键在于校本教研必须顺应教师需要。

发现教师的内在需要

生活中并不缺少美,缺少的是发现美的眼睛。教师不是不愿意参与校本教研,而是他们进行校本教研的内在需要没有被发现。

上学期,县教研室开展多学科的优课赛、说课赛等教学比武活动,我校几名青年教师报名参赛。为了能获得一个好名次,参赛教师分析学情、查阅资料、钻研教材、精心备课,表现出了前所未有的热情。他们针对课堂导入、问题探究、环节衔接以及课堂小结等每一个细节,不断地请教本校一些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甚至还邀请部分教师现场听课、评课。这与此前学校要求每位青年教师必须上一堂研讨课时的表现截然不同。那时,他们认为学校的要求是多余的,没必要用心对待。现在,没有谁定指标、下任务,更没有人指手画脚,他们自发地进行研讨。这是一种发自内心的提高教学水平从而展示自己实力的需要在引导他们进行研究。如果把校本教研比作提高教育教学水平的发动机,那么,教师的这种需要就是教师主动进行校本教研的引擎。发现教师进行校本教研的需要,利用好、保护好这种需要,就能使校本教研走上理想的快车道。

满足教师的内在需要

从教师需要出发,在需要中进行研究,在研究中满足教师的需要,就会为校本教研提供无穷的动力。

学校发现参赛青年教师自发邀请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对自己予以指导这一现象后,感到这是一个激发教师校本教研积极性的好机会。于是,对参赛教师的教研需要给予全程关注和充分满足。首先,采用“一对一”或“多对一”的“导师制”,运用“同课异构”的方法,让“导师”与参赛教师分别在不同班级上同一内容的课,使参赛教师在比较中提升自我;其次,打破学科界限,实行全校集中安排时间与参赛教师自择时间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磨课,帮助参赛教师提高教学水平;再其次,对参赛教师使用学校教学资源给予密切配合,保证他们拥有对学校多媒体教室与电子白板教室的优先使用权。在全校教师的通力合作下,参赛青年教师获得了片赛的第一名,展现了校本教研的魅力,教师也真切感受到校本教研的价值所在。校本教研由自发到自觉,离不开参赛教师个体需要的满足。正是这种需要的满足,成为教师不断开展研究的动力。

发展教师的内在需要

教师的需要得到满足后,对校本教研有了更高的积极性。要让这种积极性保持下去,最好的办法是提供源源不断的燃料——有目的地发展教师需要。

在全县的教学大比武活动中,我校参赛青年教师取得了很好的成绩。活动结束后,学校在将取得突出成绩的教师名单张榜公布的同时,还购买了校本教研、课题研究等方面的书籍,请外校同行及本校骨干教师在校本培训中谈自己的教研体会,选派教师参加有关培训,开放微机教室,让教师上网查阅资料、与同行交流。现在,学校不再为教师不愿上公开课发愁了,也不再为教师每学期必须听多少节课点名了,更不需要为教师进行教学反思提要求了。因为,这些都成了教师的基本需要。

从教师需要出发,满足教师需要,发展教师需要,校本教研就一定会迎来一个崭新的天地。

责任编辑:郑瑜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