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梦是贯穿其中的核心和主线
中国社科院当代中国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张星星认为,中国梦是贯穿于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的核心和主线,我们应从三个方面深刻领会中国梦的历史蕴含。其一,中国梦汇聚了中国历史文化和历史经验的丰富内涵。中国梦虽然是在党的十八大之后提出来的,却蕴含了中华民族五千多年历史文化的精髓,蕴含了中华民族“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民族精神。其二,中国梦揭示了近代中国的历史规律和当代中国的发展走向。近代中国经历了痛苦的磨难和屈辱,中国人民为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进行了不屈不挠的艰苦斗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选择了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建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新中国;当代中国在迅速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的基础上,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为当代中国的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特别是在改革开放的新时期,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历史性成就。中国梦把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统一起来,凝聚了几代中国人的历史夙愿,揭示了中国历史的发展规律和发展走向,反映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其三,从学习历史中汲取实现中国梦的精神力量。“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中国革命历史是最好的营养剂”。我们应从领会和实现中国梦的新高度,深入学习和弘扬中华民族的文化精华,学习近代中国、当代中国发展规律和历史经验,深刻领会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切实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
中共江西省委党校哲学教研部教授赵兴良指出,中国梦是我们党的又一重大思想理论创新成果,进一步推进了我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注入了新的时代精神和鲜活力量。中国梦在内涵上更丰富,“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这一基本内涵,既包括了以往强调的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目标,也包含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还包含了人民群众过上更美好生活的殷切期待;既体现了今天中国人的理想,也反映了古圣先贤不懈追求进步的光荣传统,从而使中国梦具有强大的感召力。中国梦的落脚点是人民幸福,这就把中国梦与人民群众的生活紧密联系起来,使他们真切地感觉到这个梦是真实的,并愿意为这个理想目标的实现去努力奋斗。
为全面深化改革、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供基本遵循
山东社科院院长、研究员唐洲雁认为,以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为科学指引,就要坚持全面深化改革的正确方向,凝聚思想共识,使全党全社会都理解、支持、参与改革,形成推动改革的强大正能量。全面深化改革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方向,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怎么改、改什么,要有我们的政治原则和底线,要有政治定力;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13亿中国人民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具有无比广阔的舞台,具有无比深厚的历史底蕴,具有无比强大的前进定力;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其中根本制度和基本制度事关国家根基、人民福祉,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和完善,对于具体制度特别是各种体制机制,必须根据经济社会领域的新情况新变化及时加以改革创新;必须不断增强国有经济活力、控制力、影响力,我们党执政的物质基础是以国有经济为核心的公有制经济,以此为基础,党领导人民建立起来的社会主义制度才体现出巨大的优越性;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一个忠实代表人民利益、国家利益和民族利益的强大政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取得胜利的重要前提,也是全面深化改革的根本保证。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