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线]群众史观的当代阐释

[前线]群众史观的当代阐释

摘要:马克思主义自其产生以来的一百多年间,不仅引起了人类学术思想史上的革命性变革,更带来了世界现实格局的巨大变化,有力地推动了人类社会的历史进步。历史已充分证明,只要坚持群众史观,我们党就一定充满活力和创造性;忽略群众史观,党和事业就会受到重创。

马克思主义自其产生以来的一百多年间,不仅引起了人类学术思想史上的革命性变革,更带来了世界现实格局的巨大变化,有力地推动了人类社会的历史进步。究其原因,很重要的一条,就在于马克思、恩格斯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来认识和改造世界,在波澜壮阔的历史实践中提出并坚持群众史观,充分调动和发挥广大人民群众的创造性,从而找到了一条不同于英雄史观的历史进步轨迹。同样,中国革命、建设、改革之所以能在艰难困苦中最终取得胜利,也在于我们党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思想成果武装头脑,紧紧依靠广大人民群众,群策群力,攻坚克难。历史已充分证明,只要坚持群众史观,我们党就一定充满活力和创造性;忽略群众史观,党和事业就会受到重创。

在为民中把握历史创造的主体和动力

“为民”是我们党这次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一项主要内容,体现了我们党对马克思主义内在生命力的深刻理解。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类历史的创造者和推动者,不是帝王将相,不是个别领袖人物,而是广大人民群众。人民群众是物质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推动社会变革的主体力量。列宁早就指出:“不吸引更多的人民阶层参加社会建设,不激发一直沉睡的广大群众的积极性,就谈不上什么革命的改革。”因此,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只有从群众史观的哲学层面深刻把握我们党的事业依靠谁、为了谁的问题,才能从理论源头上全面把握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历史和时代意义。

我们党强调一切方针政策的出发点和归宿都是为了广大人民群众,这一基本判断,不是来自于领导对群众的恩赐,而是基于我们党对历史创造主体的深刻认识。要真正坚持群众史观这一基本论断,需要在实践中做到以下两点:

一是要充分尊重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尊重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这一话题,长期以来在英雄史观者的眼中被屏蔽了,在当下一些官僚主义、形式主义者眼中也被忽略了。在他们看来,人民群众的眼光是短浅的,不可能真正触摸到历史进步的脉搏,需要领导和理论家替老百姓作主。这种本末倒置的观点和做法,在现实生活中屡见不鲜,既促发了干群之间的矛盾,也影响了我们认识和改造世界的历史进程。人民群众是生活在现实中的“草根”,他们对大地的任何变化都有着天然的敏感,对世界历史的任何举措都有着感同身受的体会。无论是在风云变幻的重大历史转折关头,还是在年复一年的平凡岁月中,人民群众都在以自身的智慧和力量,努力地改造着世界。因此,人民群众是创造历史的英雄。邓小平同志指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极其艰巨复杂的任务摆在我们的面前。很多旧问题需要继续解决,新问题更是层出不穷。党只有紧紧地依靠群众,密切地联系群众,随时听取群众的呼声,了解群众的情绪,代表群众的利益,才能形成强大的力量,顺利地完成自己的各项任务。”事实上,我们党的任何一项重大方针政策,都不是个别领导人闭门造车获得的,而是在广大人民群众的实践智慧和价值诉求中获得灵感,进而形成造福一方的方针政策。

二是要坚定不移坚持一切为了群众的基本路线。这与尊重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是相辅相成的。因为广大人民群众是文明的创造者,他们理应是文明的受益者。这是马克思主义群众史观的基本观点。在现实实践中,凡是从群众根本利益出发,就能够得到人民群众的认同和拥护,就能够推动当代中国的发展。反之,一些干部以权谋私,尽管会用一些天花乱坠的新词来蒙蔽群众,但这样的做法迟早会被识破并极大地影响干群关系。

责任编辑:郑瑜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