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如何避免危机
我认为,中国能避免危机,但所剩的时间已经不多。
首先,中国的过剩是物质产品生产能力的过剩,不像美国那样是金融商品过剩,实物产品短缺。美国爆发金融危机的结果是那些金融商品没销路,不能再和发展中国家交换成物质产品,危机爆发后真会没吃没喝。但中国不同,即使爆发危机也不会因短了吃喝而要了命。而中国目前70%的设备利用率本身就说明,如果把利用率提升到90%这个正常水平,即使不用投资,生产仍然能增长20%。所以只要通过调整与改革开拓出内需通道,中国经济就会重新焕发出增长生机。
其次,中国是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还有很大空间,因此过剩只是相对的,是因为分配不合理。如果能够通过改革平衡好储蓄、投资与消费的关系,就能继续保持高增长。比如,虽然到去年中国钢铁产能达到10亿吨,是中国过剩最严重的部门,但是人均钢产量仍只有600公斤,而发达国家是人均1吨。中国未来20年人口可能还要增加1亿,钢铁产能再增加5亿吨都不够。所以过剩永远是相对的,是分配不好造成的。解决好了分配关系,过剩自然会消失。金融风险包括地方债的风险,也是因为实体经济增长受到阻滞而产生的,实体经济一旦有了出口,金融风险自然会化解。
最后,中国分配矛盾的特殊性不仅在于体制,更重要的是因为城乡结构不合理,而城市化严重滞后是因为过去的发展政策不合理,这虽然是个严重问题,但也为今后的发展留出了巨大空间,即解决分配矛盾不仅靠体制改革,还得靠投资。因为没有投资农民就进不了城,就没地方住,没地方就业,没地方看病,子女也没地方读书。所以城市化过程就必然会带来城市建设的巨大投入。我们以前进行的救市投资,只关注了用投资扩充当前需求,拉动当前增长,却不管这些投资项目投产后产品到何处去。但若明确了城市化这个扩大内需的主要方向,再进行投资就不用顾虑投资后产能没地方发挥,因为投资是为城市化服务的,是与未来增加消费紧密衔接的,再多也不嫌多。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