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县级“豪华医院”闹“医荒”?(4)

【案例】县级“豪华医院”闹“医荒”?(4)

【启示与思考】

卫生部门一项统计数据显示:2008年到2012年,陕西省82%的新拿到资格证的医生,都流向了县级以上医疗机构。人往高处走,医生向上涌,也算是人之常情,问题是为何基层医院就留不住医生?一方面是工作压力大,经常性受到医疗纠纷的纠缠,甚至挨打;另一方面待遇差。加班没有加班费,而且体息权得不到保障。如此,自然留不住医生。

“医荒”现象,在落后地区基层医院存在已久。宁陕县医院,只是个典型。在此背景下,因难以就地解决看病需求,一些民众只能舍近求远到大城市就医。基于此,建立分级诊疗制,被提上了医改日程。

实质上,我国医疗人才已呈“饱和”态势。基层医疗人才稀缺,却无法与毕业生“难就业”形成对接。许多医学毕业生宁可改行从事药品营销、保健等职业,也不愿到乡镇基层医疗机构就业。

长期以往,医疗行业对年轻人的吸引力势必大不如前,报考医学院校的学子自然日益减少,很多疯狂扩张的医学高等院校也将难以为继。到时候,国内县市级医院也会陷入此起彼伏的“医荒”之中。陕西的这家县医院闹“医荒”,无疑给那些无视医疗行业特殊性、忽略医生价值的管理者、决策者们敲响了一个警钟。不管是在城市还是乡下,只要有无视医务人员作为劳动者应有的价值、不尊重其合法权益的地方,医疗人才用脚投票、严重流失甚至闹“医荒”的现象都难以避免。

基于此,有必要在资源配备向基层倾斜的同时,也及早建立与基层医务人员等行业特点适应的薪酬制度,提升其职业尊严、发展空间,也通过建立专家“坐诊”制度等,努力纾解基层“医荒”困境。

欢迎继续关注经典案例。

(转载请注明来源:宣讲家网站71.cn,违者必究。)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