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睡眠研究会王小轶表示,睡眠不仅会影响人们白天的精神状况,长期睡眠缺乏更是高血压、冠心病等心脑血管疾病的常见诱因,甚至影响儿童发育时期的内分泌生长激素。
既然睡眠如此重要,就不能不问一句:我们的好睡眠被什么“绑架”了?2013年中国睡眠指数报告显示,影响国人睡眠的前五大因素分别为:突发事件、家庭关系、情绪、突发疾病、生活压力。在2014年睡眠指数报告中,小屏幕上的微活动,成为新的睡眠“杀手”,近六成人将睡前的时间全交给了各种网络活动。
“产生睡眠问题的原因有很多,常见的有不良情绪波动、生活环境与方式不协调、饮食习惯不合理、药物的干扰等。”中国营养学会常务理事李淑媛说,“这些问题都会不同程度造成睡眠障碍。”她指出,以饮食不合理为例,就包括食物太过精细导致粗粮摄入过少,晚餐无节制,动物性食物摄入过多等种种表现。
莫道好眠求不得
虽然国人睡眠“成绩单”整体上不太好看,但一些个体通过积极改变自我,交出的睡眠答卷却让人惊喜。
营养师王旭峰去年发现自己体型走样,睡眠状况不佳,于是下决心锻炼100天,坚持每天在社交媒体图文直播锻炼动态。在运动过程中,王旭峰发现,睡前做点温和型的运动更有助于睡眠。他说:“我的锻炼不限时间也不限形式。现在我的工作状态变好了,虽然睡眠时间减少,但睡眠质量却上升了。”
为好睡眠支招,医学、营养、心理领域的专家纷纷提及营养与运动。
张卫华表示,每个人每天的睡眠时间应该持续7至8小时,其中3至4小时人的身体会处于一个自我调节状态。睡眠是与环境的互动,睡眠模式应当基本稳定,睡眠节律应与自然昼夜节律相对应。同时应当保证营养与运动。
朱慧莲坦言,有些岗位的工作性质导致睡眠条件是无法调整的。而药物可能有一定副作用或使人产生依赖,所以寻找另外的途径改善睡眠尤为重要。
李淑媛则建议,多吃含有维生素B1、谷维素、钙的食物,对缓解失眠大有裨益。在日常饮食中应当注意平衡膳食,多吃粗粮杂粮,晚餐应在睡前3小时结束。
改善睡眠质量,调整睡眠时间同样重要。王小轶认为,“子午觉”可以作为睡眠参考,子时和午时是阴阳合时,睡眠效果和睡眠质量最佳。因此,晚上10时左右睡觉是不错的选择。
链接:
改善睡眠的4个路径
中国企业家睡眠指数白皮书近日在京发布。白皮书通过分析调研数据,给出了4个改善睡眠的路径。
一是改善睡眠环境,有条件的人可以选择位于风景幽静之处的第二居所,以有效缓解都市生活的喧嚣与压力;
二是重视对睡眠的投资,有68.9%的企业家愿意为提升睡眠质量而投资,但对于整套寝具的投资额度相对偏低;
三是使用专业的睡眠设备,以提升睡眠质量;
四是个人心态上的转变,即通过运动、娱乐等种种方式释放或缓解压力。
该份白皮书全面分析了中国企业家睡眠状况,权威论证了睡眠与健康、生活方式以及财富积累之间的关系,首度披露了中国企业家睡眠状况。中国企业家平均睡眠指数为61.33。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