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9日,在对比利时进行国事访问并访问欧盟总部前夕,国家主席习近平在比利时《晚报》发表题为《中欧友谊和合作:让生活越来越好》的署名文章。在此次的访欧行程中,习近平主席已经在欧洲媒体上发表了4篇署名文章。专家认为,这打破了中国国家主席出访的习惯做法,可以说是又一次外交创新。
访问比利时行程
3月31日-4月1日
赴布鲁塞尔访问欧盟总部,欧洲理事会主席范龙佩与欧盟委员会主席巴罗佐将接待习近平主席,双方将签署经贸、科技、电信、教育等合作文件。
4月1日
习近平主席将在比利时西北部城市布鲁日的欧洲学院发表关于中欧关系的演讲,该学院也是欧盟公务人员的培训地。
3月29日 在对比利时进行国事访问并访问欧盟总部前夕,国家主席习近平在比利时《晚报》发表题为《中欧友谊和合作:让生活越来越好》的署名文章。
比利时《晚报》是比利时的一份法语日报,创刊于1887年,是比利时最受欢迎的报纸之一。
摘 要
《中欧友谊和合作:让生活越来越好》
我曾看到两个故事:有位比利时人,从2004年起,一直在中国西南边陲指导当地农民种植咖啡豆脱贫致富。有位中国人,1990年来到比利时,用高超的医术,让众多患者摆脱疾病的困扰。这样的故事还有很多很多,让我感受到中欧友谊和合作的强大力量。
比利时是欧盟总部所在地,被称为“欧洲心脏”。“心脏”脉动越有力,就越能为中欧合作输入更多血液。
3月28日 在对德国进行国事访问之际,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德国《法兰克福汇报》发表题为《中德携手合作造福中欧和世界》的署名文章。
《法兰克福汇报》是德国的一份全国性日报,创刊于1949年,发行量超过35万份,是德国最具国际知名度的报纸。
摘 要
《中德携手合作造福中欧和世界》
5年前,我曾经访问德国。那时,欧洲正处于国际金融危机阴霾之下,欧债问题初露端倪,唱衰欧洲之声甚嚣尘上。中国毫不迟疑选择同德国和欧洲加强合作,共克时艰,始终对欧元保持信心,一如既往坚定支持欧洲一体化。
5年后的今天,欧债问题趋于缓解,欧元依然坚挺,欧洲一体化进程取得了新进展。德国作为欧洲经济的“发动机”和“稳定锚”,正引领欧洲加快复苏步伐。
3月25日 在对法国进行国事访问之际,国家主席习近平在法国《费加罗报》发表题为《特殊的朋友 共赢的伙伴》。
《费加罗报》创刊于1825年,是法国国内发行量最大的报纸。
摘 要
《特殊的朋友 共赢的伙伴》
50年前,毛泽东主席和戴高乐将军以卓越的战略眼光和非凡的政治勇气,推动中法两个伟大国家实现握手,为国际社会树立了不同社会制度国家和平共处、合作共赢的典范,对国际战略格局产生的重大深远影响延续至今。
中国人讲“知行合一”,法国人讲“打铁方能成铁匠”,都强调要把思想转化成为行动……我相信,我们一定能够达成新的重要共识。
3月23日 在对荷兰进行国事访问并出席第三届核安全峰会之际,国家主席习近平在荷兰《新鹿特丹商业报》发表题为《打开欧洲之门 携手共创繁荣》的署名文章。
《新鹿特丹商业报》是荷兰最有影响力的日报之一,日均发行量21.8万份,位居荷兰第四。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