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示与思考】
从携程事件来看,虽然造成的后果并不严重,但是对于整个互联网金融领域来说,却是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
2013年,在“查开房”网站事件中,免费提供公民酒店入住详细信息查询的网站被曝光,公民隐私遭大范围泄露。除此之外,快递单倒卖、母婴信息泄露……公众信息几乎处于不设防的层次。可以说,携程网的安全漏洞正是时下信息安全的真实写照,其偶然之中有着必然的因素。就安全本身来说,除了技术上的漏洞之外,缺乏严格的责任界定才是最大的安全隐患。
之前,有媒体对携程网储存用户信用卡信息的做法提出质疑,并指出“银联明文规定禁存信用卡信息”,然而携程网却以“系国际惯例”给予应对。孰是孰非难有明确判断,公众信息安全建立在行业的自律和责任者的“自话自说”上,从根本上还是缺乏相应的法律依据,外界的质疑和忧虑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
没有统一的法律要求和安全要求,就不会有清晰的责任主体和保护标准,安全责任就难以落实,个人信息也不可能获得保护。虽然目前我国的民法、刑法等法律法规中均有个人信息保护的条文,但说法不具体、不明确,界定范围不清晰,并不具有操作性,无法打击信息安全领域的违法犯罪行为,发挥不了保护的作用。
此次携程网泄露用户支付信息事件正发生在传统金融业与互联网金融激烈博弈期间,这无疑是给监管部门提了一个醒。目前互联网金融面临日益严峻的风险和安全问题,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影响和规模逐渐扩大,迫切需要解决互联网金融信息安全保障、风险防范及监管问题。从各大提供互联网金融的网站来看,除了要关注金融给自己企业带来利润的同时,更应该把用户的利益放在第一位。
最新的一份报告显示,到2020年,将有逾2000亿台设备连入互联网。而作为目前网民最多的国家,我们如何来保证上网安全已经是时不我待,我们也期待着市场的各方能够共同从用户的安全着想,为他们驻好“篱笆”,免得黑客进入。
欢迎继续关注经典案例。
(转载请注明来源:宣讲家网站71.cn,违者必究。)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