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美关系:力量失衡下的相互角力

俄美关系:力量失衡下的相互角力

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国际战略格局进一步调整,大国关系加速演变。在国际关系行为体不断增多、全球议事日程日益复杂的当下,传统大国关系在国际事务中的影响明显下降。目前,俄美关系已难以像冷战时期的苏美关系那样对国际战略格局产生全面而决定性的影响,但仍在诸多因素影响下不断演进,并经常表现出意料之外的“戏剧性”。近年来,俄美关系不仅未能延续梅德韦杰夫和奥巴马首任时期的“重启”势头,反而随着普京重返克里姆林宫而再次“趋冷”。俄美在对方对外议事日程中的重要性都在下降,两国相互关注度正在降低。与此同时,双方的战略力量对比加速失衡,但两国在政治、安全以及地缘政治领域的角力仍在激烈进行之中。

战略平衡:不在同一水平线的较量

尽管苏联解体已经20余年,但俄美关系目前仍在很大程度上延续苏美关系的内涵。两国社会制度与意识形态的对立虽已大大弱化,但围绕军事战略平衡的较量仍是俄美关系的核心内容。在美国看来,俄罗斯仍是世界上唯一能在数分钟内完全将其摧毁的国家,因此其对俄政策重点是确保俄战略核武库不对美国家安全构成威胁,并避免俄核技术、核材料和导弹技术流失和扩散;而俄则认为与美保持战略平衡是维系其大国地位的重要手段,因此对美政策目标很大程度上集中于确保既有的战略平衡不被打破。

苏联解体以来,俄美围绕《第二阶段削减进攻性战略武器条约》的签署与废止、美国退出《反导条约》和部署导弹防御系统等问题不断较量,同时也在核军控和核安全合作方面取得显著进展。在核军控方面,梅德韦杰夫与奥巴马2010年4月签署的《第三阶段削减进攻性战略武器条约》(《布拉格条约》)确立了俄美在核战略领域的新关系。双方在共同削减核武库的同时维系了核战略平衡。不少俄战略界人士将此视为俄美关系“重启”的最重要成果。

然而,世界新军事变革已经超越了以“相互确保摧毁”为核心的核恐怖平衡时代。美国尽管面临军费压缩的困难,但已经在一系列领域引领世界新军事革命的浪潮并取得了重要进展:一是加紧打造“全球即时打击系统”,将提高远程常规快速打击能力作为其军力发展重点,试图依托遍布全球的前沿部署部队、空军远征力量和海军航母编队,在60分钟内对全球任何地方进行有效打击。二是加速开发并部署反导防御能力,试图实现攻防兼备的绝对安全。尽管俄竭力反对,但美仍在有条不紊地推进反导系统部署,其欧洲和亚太反导系统渐已成形。三是利用技术优势强化“网络战”能力。目前,网络空间已经成为世界战略竞争的新领域,而美军先知先觉,已实现了从作战武器、作战任务到力量部署的全球网络战布局。上述举措使美国在很大程度上抢占了世界军事制高点,为扩大21世纪的战略优势、确保霸权地位提供了“硬实力”支撑。

相比之下,俄罗斯军事战略及军队建设与美国的落差日益拉大。尽管俄2010—2020年军备更新计划拟投入7000多亿美元以实现军事装备的更新,但其军事战略却远远落后于世界新军事变革步伐。其一,俄军事建设的重点依然是发展“三位一体”战略核力量。无论是“北风之神”战略核潜艇列装,还是“亚尔斯”陆基洲际战略导弹的部署,其着力点仍是改善核武库。然而,在世界新军事变革的大背景下,战略核力量的意义已经大幅降低。其二,俄海军力量建设也日益落伍。俄未来海军建设的主轴在于确保有效海上核打击力量,同时完成近海防御作战任务。因此未来10年之内,俄将不建造5000吨以上的驱逐舰、护卫舰,仅仅保留一艘现役航母。除此之外,俄军工综合体的创新能力和制造能力更是令人担忧。

在实力对比差距拉大的背景下,俄美战略安全关系失衡。俄现在主要依靠核力量保卫自己,处于防守地位,其进攻能力远远落后于美国。因此,俄提出“相互确保安全”的新战略稳定概念,其核心思想是强调任何一方都不应相信自己能通过先发制人打击取得决定优势,从而不去谋求先发制人打击,而是认识到军事战略稳定应存在于广泛的军事——政治稳定条件之下。

但美国不可能接受这样的战略稳定范式,其战略稳定概念坚持以“美国治下的和平”为核心,以保持美军事上的绝对优势为前提。美国拥有先发制人打击的强大能力,绝不可能放弃这种优势,尤其是在经济实力相对下降的今天,美国更不可能这样做。俄美战略力量失衡必然导致战略不稳定,并将产生全球性影响。

责任编辑:董洁校对:张少华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