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底线思维定边界
确立经济运行的合理区间,是中央运用底线思维对宏观调控思路和方式的重要创新。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坚持底线思维,不回避矛盾,不掩盖问题,凡事从坏处准备,努力争取最好的结果,做到有备无患、遇事不慌,牢牢把握主动权。坚持底线思维,是我们应对错综复杂形势的科学方法,更是推动新一轮改革的治理智慧。
改革,是在原本没有路的地方探索新的道路,不可能没有风险和挑战。而且,中国同时经历着从农业社会到工业社会、从传统社会到现代社会的双重转型,这是一个矛盾多样、冲突多发、薄弱环节较多的阶段。在这样一个阶段推进改革,力图以改革解决问题,必须对已知和未知的风险做充分的预案。否则,稍有不慎,不仅旧的风险无法解除,还有可能诱发新的风险。就所处的发展阶段而言,加强底线管理,应当是我们国家治理的重要思维取向。
底线思维一个重要的方面,是对可能出现的最坏情形有充分的预见和准备,而后才能谈得上“努力争取最好的结果”。毛泽东同志经常强调,“在最坏的可能性上建立我们的政策”,“把工作放在最坏的基础上来设想”。今天,发展进入新阶段、改革进入深水区,面对各种困难和风险,最考验领导干部勇气与智慧的,就在于能不能看到“坏处”、会不会解决“难处”、敢不敢争取“好处”。
如何增强底线思维?关键是要学会做这样的判断:一些事如果没办好,会不会前功尽弃,会不会不可逆转,会不会全局被动?比如:经济发展速度,快了可以调控下来,慢了可以加快发展,但是,一旦经济秩序乱了就会造成全局被动的后果。那么,维护经济秩序的稳定就是底线思维。以底线思维划定边界,“坏处”才能全力避免,“好处”才能尽力赢得。
在改革中坚持底线思维,也要防止另外一种倾向,那就是:由于担心捅娄子、出问题,于是墨守成规,谨小慎微,遇到问题绕着走,面对矛盾心发慌,该改的不敢大刀阔斧地改,该闯的不敢义无反顾地闯,该试的不敢放开手脚去试。有向好的愿望,不知底线和风险在哪儿,那是莽撞冒进;有守住底线的决心,没有努力向好的行动,则是消极保守。底线思维,应是“有守”和“有为”的有机统一。一方面,我们要充分估计困难和阻力,设定调整阵痛与成长烦恼的可承受底线,继而坚守底线,严防出现颠覆性的失误;另一方面更要有舍我其谁的责任担当、“不到长城非好汉”的进取精神,充分挖掘潜力、激发动力、释放活力,为发展赢得新的生机。
树立底线思维,喜不忘忧、未雨绸缪、防患未然,我们就能做到从底线出发,不断逼近顶线,让改革“蹄疾而步稳”、发展更上一重天。
以创新思维增活力
在现代汉语里,改革创新,已经成为一个固定搭配。30多年来的改革开放史,就是一部以创新把握机遇的历史。我们冲破观念的桎梏,以思想的解放推动改革的突破;我们创造性地在社会主义国家建设市场经济,以经济体制的根本性创新带动各方面制度的创新;我们把自主创新上升为国家战略,奋力补齐生产力落后的短板。是创新,给了改革无尽的动力,重塑了整个国家的面貌。正因此,习近平总书记才会不断强调创新思维的重要性,要求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将改革创新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各个领域各个环节。
没有创新的思维方式,就没有创新的行动和实践。面对新情况新问题,不是凭经验翻老黄历,不是循旧例找教科书,而是努力想新办法、找新出路,并且掌握了创新的内在规律和诀窍,我们才算是真正拥有了创新思维。只有让创新思维成为一种习惯和本能,我们才可能以求新求变的活力冲破守成的暮气,在进退两难的纠结中闯出一片新的天地。
以新方法解决新问题、以新思路谋求新发展、以新眼光把握新机遇,不做墨守成规的太平官,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不仅要克服得过且过的惰性,更须有敢冒失败风险的担当。调查显示,创新意识与年龄、职位呈现出负相关,往往是那些入职头5年的人,最富于创新精神,因为他们试错的风险最小、成本最低。这给我们以强烈警醒:在全面深化改革时不我待的今天,领导干部一定要自觉冲破患得患失对创新冲动的抑制,才能不断提高“创新情商”,实现革旧图新的“惊险一跃”。
如果说勇气是“创新情商”,能力则是“创新智商”。创新虽然没有固定的模式,但也决非无规律可循。实践证明,领导干部培养创新思维、提高创新能力,需要强化问题意识,始终对最突出的困难和问题抱有一种“不依不饶”的态度;需要提高集成创新意识,善于到群众中寻找创新的灵感火花;需要对新生事物永远保持高度的敏感,善于寻找新技术、新手段与老问题的对接点……只有不断用这些标尺丈量自己、刺激自己,我们才能摒弃“时代都变了,还是老一套”的旧、克服“群众都过河了,你还在摸石头”的慢、防止“脚踩西瓜皮,滑到哪里算哪里”的乱,真正激发出创新热情、凝聚起创新能量。
今天,日益强大的国力,为创新铸就了远比当年雄厚的基础,全面深化改革的实践,为创新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宽广舞台。以敢为人先的锐气激发创新热情,以上下求索的执著砥砺创新智慧,我们就一定能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将我们这个有着5000年历史的文明古国,建设成具有强劲竞争力的创新型国家。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