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价值观也是党的指导思想(3)

中华文化价值观也是党的指导思想(3)

三、传承和发展中华文化价值观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清朝中后期,中国走向衰落,但这并非是中华文化的失败,恰是中华文化受束缚的后果。清朝政权来自边地,对中华文化崇敬有余,发展无力,缺少“周虽旧邦,其命维新”之气概,把中华文化迷信化,对外封闭,不知己、不知彼,长此以往,怎能不败!文明被迷信化,就死了,文明是活的,需要打开窗户呼吸新鲜空气才能保持健康。中国共产党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具有道德上的自信,其走向成功之路正是中华文化价值观的伟大实践,具备传承和发展中华文化价值观的资格和能力,能够把握有常有变之道,取古今中外之长,保证中华文化的本质和活力。

中华文化的理性精神在塑造民族感、凝聚民族精神方面远不如宗教思想,民众容易成为一盘散沙,一旦遇到外敌,难以抗击,所以中国人自古就渴望有一个有道德有能力的领导核心来领导人民、保卫人民,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不但是历史的选择,更符合中国人的传统思维,以党的无私替代皇权的自私,是几千年来中国人最盼望的中央集权方式。军队必需服从党的领导和指挥,这是一个很浅显的道理,就像许多文学作品中描述的那样:宝刀一旦不归盟主所有,江湖必定动荡。要坚决抵制多党制,号称多党制的发达国家如美、德等国,其实他们的党派色彩十分淡薄,美国的政党政治在宪法中找不到直接的依据,倒是国内复杂情况同中国相似的一些发展中国家实行真正的多党制,但效果并不好,只能是教训。可以想象,一旦中国实现多党制,政党必定被各种局部利益所绑架,各种诈术争奇斗艳,社会内耗无解,国家混乱无主,人民苦不堪言,只有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才能够超越局部利益纠葛。对于中华文化的一些不足之处,如重现世、轻来生,导致社会竞争过度,道德约束力小;贵领悟、轻逻辑,科学严谨方法欠缺;强调中庸,开拓创新精神不足等,要化解这些,也只有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统筹协调坚持,必要时,集中力量办大事。

肩负中华文化价值观传承和发展使命的中国共产党,也要修身、齐家。党一定要深刻理解中国人民根深蒂固的“公平、正义”思想,采取切实措施保证社会的“公平、正义”,这关系到党执政的合法性。党还要加强自身建设,建立有效的人才选拔机制,保证人才的正淘汰;欢迎舆论监督,保证政治清明。尤其要加强传统文化教育,教育的根本在人文、在明理,其次是技能,我们却本末倒置,学生为考而学,但年级前几名对大多学生而言总是望尘莫及,在追求考高分的气氛中,许多学生沮丧,甚至自暴自弃。相对而言,农村孩子从小接触大自然,与长辈一起从事劳动,在与大自然的亲近中,在劳动的经历中,不自觉的受到了原始的人文教育,他们的心智比较健康,有毅力,能淡定,进就考学,退就打工种地,一切皆坦然。随着城市化的加快,乡村——中华文化的起源和根基,正在大幅缩小,如果中小学的传统文化教育还得不到高度重视,我们民族的未来和希望就十分危险了。要让中小学生大量阅读古代典籍、唐诗宋词,不必担心他们不懂,他们将来的人生经历会让他们顿悟,把那些碎片化的精读放到大学阶段才合适,还要大幅度减少英语教学(目前学英语耗费了中国学生四分之一到三分之一的精力,但对绝大多人来说,没有实际用处,投入与产出比,太不合算,不如将英语教育重点放到大学——只有那些有特殊要求的专业和学校才学)。历史早就证明了,一个民族如果被击败,首先是因为放弃了传统的文化,一个没有自己文化传统的民族还想要去吸收别人的文化是绝对不可能的,因为他会目光短浅,心胸狭隘。让教育回归育人的本位,通过教育让我们的青少年知书达理,富贵不娇,贫贱不移,进退有据,珍惜自己,尊重他人,这样心智健康的人做任何事都会很成功,那时,什么科技进步、经济发展、社会和谐都是水到渠成、自然而然的事。文化是最大的生产力!

四、中国共产党要高举中华文化的大旗

中华文化强调整体利益,强调社会和谐,强调道德至上,其理性、包容、公平、正义的核心价值观,完全符合人类社会的文明和思想进步,与当今世界其他文明相比,更有其独特的一面,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中华文化价值观同马克思主义一起共同指导中国共产党取得了成功,也是解决目前诸多问题的指南,今天中国共产党再次高举中华文化大旗,不但能够凝聚全国人民,还能够凝聚全世界华夏儿女。自信的中华文化是维护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的最强大武器,因此强烈建议把中华文化价值观作为党的指导思想写进党章。

责任编辑:董洁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