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人难以安心工作,考试族居多
位于青海省湟源县城西南6公里处的和平乡,是去往青海湖的必经之地。四周灰白相间的二层小楼围成一个四合院,乡党委、政府、司法、计生、林业站等全在里面。北侧一排平房里有食堂兼水房。
29岁的乡政府党政秘书张金琳听到停水的消息,喃喃自语:“午饭又得出去吃了。”
她说的“出去吃”其实是指到路口国道两旁的饭馆里吃。她盘算着这月的伙食费又超了。食堂虽然不怎么好吃,但是便宜,午饭3至5元就可以打发,但要出去吃,一碗面片就10元以上,天天吃肯定吃不消。
张金琳是2007年毕业的大学生,就业几经周折,当过两年村官,后来考上公务员,2011年10月分配到和平乡。
张金琳说,平时工作又多又繁杂,啥都要干,乡上老同志多,都不懂电脑,不管啥文件材料都要写,动不动就得加班。加班费啥都没有,有时候去县上还得自己掏腰包搭班车。
“曾有调走的想法,但说说容易,哪有门路?”张金琳说,担心自己就这样在乡里干一辈子,最后顶多是个主任科员,还不一定能拿上。
她的担心并非多余,乡政府民政干事贾玉刚今年都52岁了,34年的工龄,现在才是个副主任科员。老贾无奈的诉说和叹息让她历历在目。
张金琳坦率地说,自己现在业余时间就在抓紧复习,准备遴选的考试,考上就能离开这里了。记者了解到,类似张金琳这样的年轻人和平乡有5个,可以说,没有一个不想走的。
“想当官还得从上面到下面当”
河南省某县委宣传部一位科级干部王磊(化名)直率地说:“想当官还得从上面到下面当。”
“如果你是省直机关的干部,到下面挂职,会站在高起点、高平台上,你就是跳跃式发展。如果你是基层干部,从一般公务员干到科级干部基本上就终止了,干到县级,一个县就那么几个,算得上凤毛麟角了。”王磊说。
由于晋升的空间有限,不少公务员入职没几年就产生了“倦怠感”,觉得没有什么指望,没有什么追求,工作的热情也渐渐被消磨。
“现在公务员按行政级别形成明显的‘金字塔’结构,越往上走,人数越少。即便在一个几百人的市级部门中,正处级干部也就那么10多个,厅局级干部更是屈指可数,很多人就是‘挤破头’也挤不上去。”重庆一市级机关公务员张霄(化名)说。
张霄表示,行政级别在很大程度上又决定了一个人的收入待遇、社会地位和发展前途。不少机关公务员,尤其是乡镇公务员晋升渠道很有限,工作没几年就觉得碰到了职业发展的“天花板”,如果没有正确、良好的心态,就很可能对工作造成消极影响。
王磊说,我现在从思想状态到工作状态,都感觉非常尴尬,“看到很多人靠着关系、金钱,投机取巧,不干工作少干工作,反而能够迅速升迁,这对在基层埋头苦干的‘老黄牛’们真是很大的打击”。
“说真心话,我们对目前的改革也好、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也好、官场作风的整治也好,都抱有很大的期待。”王磊说,一方面是希望腐败分子越来越少,不正之风越来越少,另一方面是希望通过公务员制度改革,让基层公务员受苦受累不失望。(记者 李亚楠 吕雪莉 李松 王军伟)
公务员制度改革:绝非简单涨工资
“公务员工资应该上涨,目前中央已责成有关部门调研。”全国两会期间,国家公务员局党组书记兼副局长杨士秋对公务员工资问题表明了态度。半月谈记者在调研中也发现,大多数兢兢业业的基层公务员、普通公务员收入确实较低,不过也有部分公务员,与他们的付出相比,拿现在的工资都嫌多了。这说明,公务员涨工资绝不是简单的多发几个钱,而是要通过改革,让公务员队伍更加精干、高效、廉洁,更多地得到民众的认可。
拓展基层发展空间
基层公务员处在第一线,与民众直接打交道,党和政府的形象较大程度上由他们所代表和塑造。他们往往工作繁杂,条件艰苦,但由于其行政级别很低,晋升空间狭窄,收入待遇在整个公务员队伍中属于底层,极不公平。
采访中,基层公务员强烈呼吁解决他们的上升通道问题。目前,一些地方已采取了相应举措,如青海省近年来推行的遴选制度。
青海省委组织部公务员处负责人介绍,所谓遴选制度,主要就是党政领导机关从基层遴选公务员制度,目的是建立科学合理,规范有序的“从下往上选人”的培养选拔链。
应该说,这项制度打开了基层公务员的“向上通道”,让长期在基层工作的公务员有了盼头,看到了希望,受到很多基层公务员尤其是年轻公务员的欢迎。但随之而来,也出现了“考录族”等基层队伍不稳定问题。
如何把公务员稳定在基层?许多县乡公务员建议,必须进行公务员职级制度改革,打破行政级别与工资待遇挂钩的现状,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杨士秋表示:“基层公务员非常辛苦,他们处在第一线,同时由于职级层次决定其收入也比较低,不解决这些问题,基层士气必然受到影响。目前国家正在进行公务员职务职级并行的试点,试点成熟后可能会全面推开。”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