巡视工作的历史沿革、现实成就和制度创新(2)

巡视工作的历史沿革、现实成就和制度创新(2)

 二、巡视工作的现实成就

党的十八大以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进入一个全新的阶段,2013年巡视工作聚焦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把发现问题、形成震慑作为主要任务,强化对党组织领导班子及其成员的监督,着力发现贪污腐败、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违反政治纪律、违反组织人事工作纪律等问题,提高了针对性和实效性。2013年6月,《中央纪委中央组织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巡视工作的意见》和《中央巡视工作2013—2017年规划》颁布。11月召开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也对巡视工作作出新的重要部署,决定改进中央和省区市巡视制度,做到对地方、部门、企事业单位全覆盖。这些决策部署为新时期巡视工作的开展指明了方向,也充分体现了党中央从严治党、对腐败零容忍的坚定决心。2013年10个中央巡视组两度派出,“不能让有问题的人心存侥幸,不能让腐败分子有立足之地!”发现了一批突出问题和一些领导干部的问题线索,成效显著。从执行效果上看,显示出巡视监督既是反腐的猛药,更是惩贪的利器,其成就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在巡视工作的组织领导机构方面:党的中央委员会成立的巡视工作领导小组向中央负责并报告工作;巡视组组长不固定、巡视的地区和单位不固定、巡视组与巡视对象的关系不固定,组建巡视组组长库,一次一授权,统称为中央第一至第十巡视组,不再有过去的地方巡视组、企业巡视组、金融巡视组之分。“三个不固定”组织巡视队伍,避免利益交换,在操作上显示出创新性和执行力。

在职责定位方面:把突出发现问题,强化震慑作用作为主要任务,“对重大问题应该发现而没有发现就是失职,发现问题没有客观汇报就是渎职,必须根据情况追究责任”。

在巡视对象方面:突出对党组织领导班子及其成员、特别是“一把手”的监督,关口前移,“下沉一级”了解情况,对领导干部报告个人有关事项进行抽查,提高巡视的针对性和有效性。领导干部的“问题”非一日养成,主政一方或一单位,手中的权力缺乏有效制约,时长日久,不注意理性地自我约束,其人品、官品会展露无遗,“下沉一级”了解的情况是比较真实和准确的。

在巡视内容方面:突出“四个着力”,即着力发现领导干部是否存在权钱交易、以权谋私、贪污贿赂、腐化堕落等违纪违法问题;着力发现是否存在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等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问题;着力发现是否存在对涉及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等重大政治问题公开发表反对意见、搞“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等违反政治纪律的问题;着力发现是否存在买官卖官、拉票贿选、违规提拔干部等选人用人上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和以往相比收窄了巡视内容,重点巡视违纪违法的线索,巡视工作的定位更精准。

在工作方式和巡视步骤方面:规范工作方式和巡视步骤。9种工作方式—听取工作、专题汇报,列席有关会议,受理来信、来电、来访,召开听取意见座谈会,个别谈话,调阅、复制有关资料,民主测评、问卷调查,走访调研以及商请有关职能部门或专业机构予以协助等。巡视“五步骤”—巡视准备、巡视了解、巡视汇报、巡视反馈、移交督办。这些规定使巡视工作流程规范、操作性强,可有效避免个人因素影响,所有程序必须走到,所有手段必须利用,切实推进制度反腐建设。

截至2013年11月底,各省(区、市)党委巡视组共完成对69个市(地、州、盟)、480个县(市、区、旗)及77个省直部门和98家省属国有企业、高校的巡视,向纪检监察机关移交领导干部涉嫌违纪违法问题线索1879件,其中厅局级和县处级干部线索562件;向组织(人事)部门移交选人用人方面的问题136件。国务院国资委对中央企业、教育部对直属高校的巡视,以及部分中央和国家机关、中央企业和中管金融企业内部巡视工作也扎实推进。中央强化巡视成果运用的决心和举措,在党内外产生强烈反响,各级领导干部受到警示、教育,潜在违纪违法人员受到很大震慑,广大干部群众深受鼓舞。巡视工作在社会上引起广泛关注,形成了“内外共震”的良好效果。一大批重量级贪官被揪出,显示出巡视制度的巨大威力。

责任编辑:董洁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