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纪委官网在“每月e题”栏目发出邀请,请网民来晒一晒身边那些披着“隐身衣”的“四风”问题,曝光那些改头换面的腐败手段。专家表示,中纪委邀请网友晒身边的隐形腐败这一做法,既反映了中纪委反对不良作风的坚决态度,又体现了反对不良作风的科学思维。
中国反腐的声势一直就没有衰歇过,但在强力打压之下,腐败也在频繁变种。2010年《人民日报》一篇报道提到了“隐形腐败”,报道中说,当前腐败由“地上”转为“地下”、由直接转为间接、由“现货”转为“期权”,这种腐败的“升级版”具有发现难、认证难、取证难的特点,增加了打击的难度。随后经过媒体和专家的讨论,人们又总结出了包括期权交易、干股分红、合作投资、假赌谋利等十多种隐形腐败方式。
看来,所谓“隐形腐败”,就是指那些隐蔽性强、难以查办的腐败犯罪行为。但请注意,这应该只是“隐形腐败”的原初定义。试看网民们应邀在中纪委官网的部分留言:领导孩子结婚,上级不是不让大操大办吗?有的就今天请两桌,明天请两桌,反正该请的也都得到场。另外,不让用公车了,自己搞个私家车,可是这个费用却不用自己出……这样的腐败方式够隐蔽了吧,但只要问一下当地的民众,谁的心里不像明镜似的?近年来查办了一些隐形腐败的大案,无论内幕交易,还是干股分红,有关部门查办之前,当地舆论场上不是早就啧有烦言?
因此,如果和过去赤裸裸的权钱交易相比,认为隐形腐败增加了查处的难度自然言之成理,但非要说其十分隐蔽、难以觉察,则未必让人心服。群众的眼睛总是雪亮的,只要是在利用公共权力和职务便利谋取私利,不论披上什么样的马甲,在十目所视十手所指的语境中终究会现出原形。
民间力量既然在反腐中具有和他者无法替代的独特作用,今番中纪委借力网友堪称顺理成章。反腐要想获得真正胜利就必须重视民意吸纳民智,专家称之为“科学思维”,无疑是中肯的评价。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