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浮躁助长读书功利化 国人“阅读危机”待解

社会浮躁助长读书功利化 国人“阅读危机”待解

今日是第19个“世界读书日”。随着时代变迁,国人的阅读方式亦不断发生变化。从延续千年的书本阅读,到如今的网络在线阅读、手机阅读、电子书阅读等,阅读手段的多样化演进,也见证着国民精神生活的日趋丰富。

然而,需要正视的是,近年来,国人整体阅读氛围仍显淡薄,阅读方式也呈现出快餐化、功利化及实用主义等特点。在阅读逐渐沦为快速消费品的当下,“阅读危机”该当如何旧题新解,引人深思。

国人整体阅读氛围仍显淡薄 碎片化倾向明显

4月17日,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百年孤独》作者马尔克斯在墨西哥逝世。消息传来,地球另一面的中国,人们通过互联网集体缅怀这位世界文坛巨匠。在纷杂的评论中,有网友发出这样的感叹:在当今中国社会,还有多少人在阅读经典?还有多少书可以影响时代?

马尔克斯离世一周之后,如今,在第19个“世界读书日”来临之际,中国的社交网络上,国人讨论焦点也从怀念离世经典作家变为叩问自身“阅读危机”。

中国官方近期发布的第十一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数据显示,2013年,中国成年国民人均阅读图书4.77本,该数据虽然与2012年相比有小幅增长,但与阅读氛围较浓的以色列、北欧等国家有不小差距。此外,52.8%的成年国民认为自己的阅读数量很少或比较少。

国民对个人总体阅读的评价亦不乐观,有23.5%的国民表示不满意(比较不满意或非常不满意),这一数字比2012年的22.8%有所上升。

国人整体阅读氛围淡薄,还表现在阅读时间的变化上。数据显示,2013年,中国成年国民人均每天读书时长为13.43分钟,比上年减少了1.95分钟。

值得注意的是,在国民传统纸质图书阅读时长略有下降的同时,手机阅读时长增幅显著,中国成年国民人均每天手机阅读时长为21.70分钟,比2012年增加了5.18分钟。

与此同时,包括网络在线阅读在内的数字化阅读方式接触率也在持续增长,其中超9成读者是49周岁以下群体。

“年轻人并非不阅读,实际上,他们的阅读量非常大,但是这种阅读和我们所提倡的传统阅读方式不同,他们更习惯于通过网络、手机、电子阅读器等来阅读,阅读表现出来另外一种形态,变得电子化、碎片化和快餐化,变成了快速阅读、浅阅读、时尚阅读。”著名文学评论家白烨如是分析。

对此,山东大学文科一级教授、北京大学语文教育研究所所长温儒敏对中新网记者表示,大环境造成人们阅读生活的式微,“网络和各种新媒体改变着人们的生活,信息爆炸,人们很难静下心来读书,以阅读为精神家园的人群比例愈加减少。”

责任编辑:董洁校对:张少华最后修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