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浮躁助长读书功利化 国人“阅读危机”待解 (2)

社会浮躁助长读书功利化 国人“阅读危机”待解 (2)

实用主义出版物受热捧 影像文化挤占阅读时间

相对于阅读时间的压缩和阅读方式的短浅,中国人的阅读质量更是舆论焦虑“阅读危机”的焦点。无论是书店里的“畅销推荐”还是网络商城的“热书排行”,养生学、成功学书籍多占据大半天地,名著与经典的销售却显得较为暗淡。

对于“阅读危机”一说,北京大学文化资源研究中心主任、中文系教授张颐武则给出了不同的观点:其实是人们读的“闲书”太少。

张颐武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如今很多人在读书,但多是为了应付考试之类,应用型居多,这种阅读导致人们人文修养、自然科学修养程度很低。

“实际上,人们的阅读量并没有减少,但是人们读的‘闲书’、陶冶性情的书太少,而我们目前的很多偏见、观念上的僵化,都肇始于这个原因。”张颐武说。

出版物和阅读方式的多样化,不断拓宽着人们的视野,但不可否认的是,公众虽然不再欠缺内容资源,却与深度思考、内心宁静渐行渐远。

“近年来,中国社会发展迅速,生活方式正面临剧变,而阅读方式的变化只是其中的一部分。与此同时,人们的能力不断提高,但其自身的素养并未同步提高。社会对‘阅读危机’的焦虑,正是因为人们在上述变化中产生了不适应感。”张颐武说。

对于舆论有关“阅读危机”的焦虑,温儒敏则将原因归结于整个社会心态的浮躁及信息过量。

“普遍的焦虑感,也让人们越来越没有耐心去读书。即使阅读,也多是读一些流行、时尚、实用、消遣的读物,对那些经典的、真正承载人类智慧的作品反倒敬而远之。”温儒敏说。

“网络收集信息空前便捷,人们获得知识往往都是通过网络‘快餐式’的索取而‘一步到位’,以往那种在阅读中不断体验、探求与思考的过程就省略了。”温儒敏进一步分析称,电影、电视和手机等影像文化的盛行也挤占了阅读的时间。”

除上述因素之外,相关专家指出,从时下成功学、厚黑学、养生学等实用主义出版物的畅销,到为国人阅读量做出“突出贡献”的教材教辅读物,我们可以看出,“阅读危机”之所以出现,与出版企业过分重视“收入、盈利、市场占有率”的评价标准也有直接关系。

责任编辑:董洁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