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当前国际形势与国际关系的“六说”辨析 (2)

关于当前国际形势与国际关系的“六说”辨析 (2)

 美国“战略东移”论

有一种观点认为,美国“战略东移”了。其实,美国“战略重心东移”不能说成是“战略东移”,也不是“战略重点东移”。美国绝对没有放弃维护世界霸权的全球战略,而全球战略绝非一个重点。美国战略重心东移存在被迫性、相对性、制华性和多元性的特征。从近期情况来看,叙利亚形势严峻,美国对中东的关注越发凸显,美国有媒体举例称,奥巴马在联合国的演讲用四分之三时间谈论叙利亚事件,难道中东不再是美国的战略重点吗?

笔者觉得,悉尼大学美国研究中心首席执行官季北慈的说法比较有道理。他说:“美国一直在强化自己在太平洋地区的角色。‘重返亚洲’的说法其实有一些误导,因为早在这一战略被明确提出之前,美国就已经加强自身在亚太地区的参与度。其原因显而易见,那就是亚洲是世界上经济最具活力的地方,新兴国家在崛起,世界上的主要大国在亚洲的利益有密集互动,因此各国都以各自的方式参与到亚洲事务中来。不仅美国,全世界都在关注着亚洲,并寻求可以参与其中的方式,从而尽量满足自身的利益。因此,即使美国不公开宣布‘重返亚洲’的政策,也会采取实际行动参与到亚洲事务中来。”(见《中国社会科学报》2014年1月15日访谈)

还应该指出,对于美国提出的亚太“再平衡”战略的深层涵义,也要加以琢磨。在美国观念中,它在亚太占有战略优势乃是一种与其国力相称的、天经地义的“平衡”,打破这种优势就是不平衡。美国提出“再平衡”的本意并非要与他国平起平坐,而恰恰是不容形成与美国对等的局面。

俄罗斯“新普京时代”论

普京再次担任总统之后,俄罗斯处于“新普京时代”的说法大为流行。2012年2月经济管理出版社出版了以《新普京时代》为题的集体撰写的专著。2012年3月9日《环球》杂志发表题为《俄罗斯进入新普京时代》的文章。与此同时,“新普京时代的俄国可能走势”、“新普京时代的基本政策走向”等提法,不断出现。

笔者认为,自从苏联解体、俄罗斯独立以来,其国家经历着“破、乱、治、兴”的过程,体现为两个时代。一是叶利钦时代,其主要标志是破和乱,尽管也力求治理,但力不从心。二是普京时代,其主要标志是治和兴,尽管还处于从治向兴的艰难过程之中。梅德韦杰夫担任总统的四年,仍是普京充当主角,构不成梅德韦杰夫时代。因此,从进入本世纪以来,俄罗斯就是处于普京时代,从中可以划分为几个时期或者阶段,但并无普京新旧时代之分。

中国战略“西进”论

有学者提出:“大国地缘政治、地缘经济的新一轮竞争日趋激烈。当美国战略重点‘东移’,欧印俄等‘东望’之际,地处亚太中心位置的中国,不应将眼光局限于沿海疆域、传统竞争对象与合作伙伴,而应有‘西进’的战略谋划。”随后“西进”论引起热议。

笔者认为,此论虽含新意,但有弊端,甚至会引起误解。其一,美国战略调整所谓“东进”乃是出于霸权主义目的,我们喊出对应口号似乎与之亦步亦趋,选择不同方向也要谋求霸权。其二,“西进”会使俄罗斯、印度乃至整个欧亚大陆国家特别是“好邻居、好朋友、好伙伴”俄罗斯不理解、不高兴,会使宗旨明确的上海合作组织各成员国感到困惑,结果非但无助,反而招惹是非。其三,我国奉行全方位外交,包括面向西部,这是不言而喻的;但大声疾呼“西进”,难免有张扬之嫌。其四,如果我国官方公开采纳“西进”论,势必有损曾大力宣扬的中国和平发展的国际形象,甚至为“中国威胁论”提供口实。

有所作为“量化”论

最近看到“国际形势与中国外交”研讨会的报道,称“与会专家提出,中央新一届领导集体对外交非常重视,在坚持韬光养晦、继续有所作为的基础上,增加了‘有所作为’的比重。”此说值得斟酌。

一年来我国外交大展宏图,双边外交全面推进,多边外交创新倡议,周边外交积极进取,大国外交赢得主动,巨大的外交成就是有目共睹的。但很长时间以来,学界和媒体总是有人把邓小平在苏东剧变之后提出的“韬光养晦”与“有所作为”两者割裂开来,似乎韬光养晦的时候就难以有所作为,而有所作为的时候就无需韬光养晦。如今把“有所作为”按照比重大小加以量化,也值得商榷。其实,邓小平讲的是既要有韬光养晦的谋略,又要产生有所作为的成果,任何时候都应善于守拙韬光养晦,任何时候又都要开拓进取有所作为,两者是辩证统一的关系。

顺便说一下,有些文章中总喜欢加上一个“大”字,以壮声势,诸如“大外交”、“大战略”、“大周边”之类,其实经不起推敲,还是应该在内容方面多下功夫。

责任编辑:董洁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