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广东粤剧(2)

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广东粤剧(2)

过去粤剧中只有全男班、全女班之分。1933年秋,香港总督贝璐取消男女合班禁令。广州也在1936年10月左右跟随香港解禁。陈非侬和马师曾因为接了越南及缅甸之约,离开了太平剧团。太平剧团的班主源杏翘适逢其会,在原本的班底下聘请谭兰卿、上海妹及麦颦卿三位女艺人为花旦,令观众耳目一新,盛极一时,其它各班亦纷纷聘用女花旦,于是男花旦渐遭淘汰,是粤剧历史大转变之一。

从此粤剧在香港非常流行。除此之外,海外华侨对粤剧需求吸引了很多粤剧戏班到海外演出。可是,大型戏班的人数往往超过一百人,支出庞大,导致精简人手,开始出现大约50-70人所组成的小型粤剧剧团。这也促使了戏班“六柱制”的形成。

20世纪50年代,新中国政府积极挖掘优秀剧码、继承粤剧传统,在艺术上也全面革新。 58年,广东粤剧院正式成立。1960年和1962年先后创立广东粤剧学校和广东粤剧学校湛江分校。这在粤剧历史上第一次有了培养接班人的综合性专业学校。

粤剧的结构和表演

粤剧以排场戏表演好坏来判断演员艺术上的成就,也是授徒时学员的必修课,如果能擅长其中一两出,即说明大有机会挤身于名角之列。排场戏是指不同戏目不同角色的戏,如《三娘教子》为老生正旦戏,《四郎探母》为武生花旦戏等。传统称之为江湖十八本。后经编改还有新江湖十八本和大排场戏等之说;据《粤剧剧目通检》粤剧剧目大约有11360个。

角色,在粤剧及中国戏曲中被称为行当。粤剧的行当原为一末(老生 )、二净(花面)、三正生(中年男角)、四正旦(青衣)、五正丑(男女导角)、六元外(大花面反派)、七小(小生,小武)、八贴(二帮花旦)、九夫(老旦)、十杂(手下、龙套之类),合称十大行当。后来被精简为六柱制,即文武生、小生、正印花旦、二帮花旦、丑生、武生。

粤剧早期流行浓脂厚粉,但是所用化妆品比较简单。不同行当有其独特的化妆方式。丑角常有一个大白点在脸的中央。化妆颜色以红、黑、白、蓝、黄为主。红色代表血性忠勇,黑色代表刚耿忠直,白色代表奸恶阴险,蓝色代表狂妄凶猛,黄色代表剽悍干练。到了20世纪20年代,薛觉先把京剧、话剧及电影化妆法和传统化妆法结合。化妆转趋轻描淡扫,朴实自然。最常见的化妆就是“红白脸”,先把整个脸涂上白色粉底,然后围绕著眼睛及颧骨涂抹红色胭脂。有时候画了长长的眉毛,并使用鲜红色的口红。

粤曲的唱腔音乐主要分板腔类、曲牌类和诗赞类三种

粤曲的唱腔音乐主要分板腔类、曲牌类和诗赞类三种

粤剧早期服饰主要是模仿明代衣冠式样,并加以改良为戏服。清朝时期,京剧越来越受欢迎,交流逐渐增多,服装制度亦渐受京剧影响,传统粤剧服装可分为:蟒、靠、褶子、开氅、官衣、帔、衣。材料方面以布质为主,后期增加了胶片或者铜托小镜点缀戏服。20世纪60年代末,绣花戏服开始受到欢迎,直到今日仍是戏行中的主流。

粤剧发饰之特色主要是片子、头套、发髻、饰物,并有系统地上片子、戴头套 及插头饰饰物。不同种类头套、发髻、发辫、发包也有自己的特色、用法、制作方式、配戴及保养用具。基本所有花旦都需要头饰,其中片子石是花旦必用的。头饰种类繁多,用料各有不同。

粤剧演员的表演工艺分为四大基本类别-唱、做、念、打。 唱是指唱功,配合不同的角色有各自不同演唱的方式,包括平喉及子喉。子喉比平喉调子高了八度,常常以假音来扮演女性角色。做是指做功,又称身段,即身体表演。当中包括手势、台步、走位、关目、做手、身段、水袖、翎子功、须功、水发、抽象表演和传统功架。念;是指念白,即念出台词。用说话交代情节、人物的思想感情。打是指武打,例如:舞水袖、水发、玩扇子、武刀弄枪、耍棍挥棒,舞动旗帜等等。

粤剧传统的戏台没有繁复的实景,全靠演员用身段和做手配合曲词来塑造剧目的活动空间。观众通过演员的表演加以想象体会。20世纪初,粤剧受话剧的影响,开始出现利用布类的东西制作成的软景,在大帆布上绘画城门、花园、宫殿,山林、河岸等景物,挂在天幕做布景。20世纪30、40年代,粤剧也流行机关布景,演员和道具可以移动、可以从天而降、可以升空、也可以匿藏于台下。

粤曲的唱腔音乐主要分板腔类、曲牌类和诗赞类三种。粤曲唱腔音乐的基本特色是板腔类,即梆子和二黄,俗称“梆黄”,也即是和京剧的“皮黄”同类。

早期粤剧所使用的乐器只有二弦、提琴、月琴、箫笛、三弦和锣钹鼓板,声调比较简单。 进入成熟期以后,粤剧所使用的乐器多达四十几种,大致可分为四大类:吹管乐器、弹拨乐器、拉弦乐器及敲击乐器。其中弹拨乐器包括古筝、琵琶和蝴蝶琴;锣鼓则包括卜鱼/板、沙的、双皮鼓/梆鼓、钹、京锣、勾锣、战鼓、大木鱼、小木鱼、大锣及钹、大堂鼓。粤剧改革后,更接纳了萨克斯管、小提琴等多种西洋乐器,使音乐效果更臻完善。

粤剧的乐谱称为工尺谱,是粤剧传统的记谱方式。跟其他地方剧种所用的 

大同小异,都是利用谱字如合、士、乙、上、尺、工、反、六等代表唱腔里的乐音。

粤剧以她不断创新和兼收并蓄的特点延绵至今数千年是中华民族文化的奇葩之一

粤剧以她不断创新和兼收并蓄的特点延绵至今数千年是中华民族文化的奇葩之一

代表人物

20世纪初(民国初期),粤剧有五大流派,代表人物包括薛觉先、马师曾、桂名扬、白驹荣/白玉堂和廖侠怀。著名编剧家有南海十三郎和唐涤生,除此之外,也有些独当一面的男演员,譬如武生王靓次伯、丑生王梁醒波、武状元陈锦棠等。近代则有以反串为闻名的戏迷情人任剑辉。曲艺方面,粤曲演唱家当中,有四大平喉或平喉四杰之称的就是小明星、徐柳仙、张惠芳、张月儿。50年代起红线女成为粤剧新的领军人物,其独有的以声带情的唱腔被誉为“红派”曲腔。现代著名人物罗家宝。

结语

粤剧以她不断创新和兼收并蓄的特点延绵至今数千年是中华民族文化的奇葩之一。然而由于当今经济发展大量新兴娱乐事业的涌现,粤剧的观众群日趋老化,如何更加贴近生活使其焕发青春是当今我们传承和保护粤剧不至灭失的重要思考。

责任编辑:高潮,蔡燕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