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走好群众路线要实现“五个转变”

重庆:走好群众路线要实现“五个转变”

在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要进一步增强群众观念,全面把握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新特点、新规律,在具体实践中以实现“五个转变”为突破口,不断细化举措、创新方法,真正做到让群众满意。

重心实现由“上”到“下”的转变

陈云同志说:“领导机关制定政策,要用90%以上的时间做调查研究工作,最后讨论作决定用不到10%的时间就够了。”基层情况千差万别,老百姓的想法和需要也各有不同,要全面了解这些情况,坐在办公室里“悟”不出来,趴在文件堆里“看”不出来,泡在会议上“磨”不出来,山珍海味的餐桌上“品”不出来,只有到基层去,到第一线去,到群众中去,真正扎下去,沉下去,才能知道群众怎么想,自己怎么干,也才能更好地贯彻落实上级精神和工作部署。也有很多基层干部会认为自己天天都处在群众中,不存在下不下去的问题,关键的问题是有时人下去了,心没有下去,也没有带着问题下去,没有和群众真正的交流,或是到了群众中,只管布置工作,安排任务,自己滔滔不绝,说个没完,没有静下心来听群众说,听大家摆,虽然身处群众中,却没有摸到群众的脉搏,贴近群众的心窝。因此,要真正实现由“上”到“下”的转变,一定要做到身入、心入、情入,虽然网络时代信息发达,足不出户便可知天下事,但这些都不能代替实实在在地走下去,在现场收集带有原汁原味、带有人情温度、带有鲜明特色的群众意见。

主体实现由“单”到“全”的转变

能否有效地组织群众,发动群众参与到党的各项事业中,直接关系到党和政府决策的落实和工作成效。要认识到群众中蕴藏着无穷的智慧和力量,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通过各种途径和手段调动群众的积极性,实现干部由“单兵作战”到党群、干群的共同努力和全面行动的转变。组织发动群众,必须具有与群众有效沟通的能力和本领,善于把党和政府的政策宣传到群众的心坎里,讲清楚中国梦的宏伟目标与群众个人命运紧密关系,让政策措施转化为群众的自觉行动;要注重用发展所取得的一系列成果、用身边创业能人的典型事迹,感召和引导群众热情投身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还要以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及先进文化,加强对广大人民群众的思想教育工作,增强共同奋斗的凝聚力;更要通过解决群众的实际困难为突破口,以过硬的工作作风、良好的公仆形象影响和带动广大群众,让群众都愿意跟着你干,切实维护并发挥好人民群众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内容实现由“物”到“人”的转变

目前,我们已逐渐从片面追求GDP、片面追求物质积累的价值观中走出来,更加注重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注重民生保障,注重群众的实际需要。坚持群众路线,尤其要实现“物”到“人”的转变,在加快发展的同时,要把更多公共资源投向民生领域,促进公共服务均等化,使发展成果更好地惠及人民,不断提高群众幸福指数。发展实践中,我们一切工作都要以群众赞成什么、期盼什么、反对什么为标准,以群众意见作为衡量我们工作长短优劣的尺子,决不能为了单纯追求经济发展而忽略了群众的感受。既要坚持加快发展,珍惜群众的劳动,珍惜人民的钱财,又不能搞急功近利、急于求成、脱离实际的“政绩工程”和“形象工程”,着重在保障人民生命安全和健康,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创造优良生态和优美环境上下功夫,不断给人民群众带来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

责任编辑:叶其英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