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量GDP:按购买力平价还是汇率?

摘要:世界银行参与的一项国际比较项目日前发布报告称,按照2011年购买力平价计算,美国仍是全球第一大经济体,而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达到美国的近九成。

购买力平价的统计方法引起广泛关注,因为按照2011年购买力平价计算,世界总产出近一半来自中低收入国家。由此推算,中国将在今年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一国经济规模与实力,能否以这一统计方法准确衡量,学界莫衷一是。

1

报告为购买力平价预测

这一国际比较项目每6年收集可供比较的价格和支出数据,用购买力平价来衡量不同经济体的规模及对比关系。这个研究项目主要是为了便于国际比较研究,并不是用来替代原有的GDP核算。4月29日发布的报告是自2005年来的首次更新,涵盖了199个经济体。

报告显示,2011年,美国仍然是全球最大经济体,中国紧随其后,按照购买力平价计算,中国经济总量达到美国的87%。而在2005年,中国经济总量尚不足美国的一半,仅为43%。

报告显示,全球12大经济体中,有6个属于中等收入国家,包括中国、印度、俄罗斯、巴西、印度尼西亚和墨西哥。其中,印度超过日本位居第三。

此外,报告显示,尽管中国的经济总量已是全球第二,但以人均数据排名,中国排在第99位,而印度排在第127位。

报告指出,一般情况下,一国的国内生产总值都是按照国内价格水平以本币计算的。这样的算法使得国与国之间经济总量不具备可比性。只有把它们放在同一个价格水平坐标系中,用同一种货币来衡量的时候才会具备可比性。使用购买力平价则能实现这样的转换。比如,一个汉堡在法国的价格是4.8欧元,在美国的价格是4美元,法国和美国之间的购买力平价汇率就是1欧元相当于0.83美元,而1美元相当于1.2欧元。也就是说,购买同样数量和质量的汉堡,法国人每花1欧元,美国人需要花0.83美元。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