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购买力平价汇率为基础对GDP进行比较的结果和使用市场汇率进行比较的结果常常有很大差距。使用购买力平价汇率一般会增加发展中国家的经济比重,因为商品和服务的价格在这些国家往往较低。
(4月10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海南博鳌会见出席博鳌亚洲论坛2014年年会的中外知名跨国公司负责人代表。)
用购买力平价比较GDP总量意义不大
美国企业研究所经济学家德里克·西瑟斯认为,在任何时点、任何国家之间用购买力平价来比较GDP总量并没有太大意义。在他看来,购买力平价更适合用于反映各国不同的个人收入水平。比如,一个孟加拉人500美元的年收入在一个澳大利亚人看来低得惊人,但500美元在孟加拉国却可以买到比在澳大利亚更多的东西。在两国商品和服务价格可比的前提下,孟加拉国的可比价格比澳大利亚低,但这并不意味着孟加拉国的经济体量就比澳大利亚大。
他说,如果要用购买力平价来比较孟加拉和澳大利亚的GDP,需要将两国全境的物价水平进行比较,还要考虑到商品和服务在两国非常不一样的成本、种类和稀缺程度。国家越大,进行这种比较的难度越大。购买力平价适用于反映收入水平,但如果延伸到个人、政府支出、投资和贸易等领域,由此得出中国马上要超过美国的结论未免超出了购买力平价本身具有的能量。
摩根大通银行更倾向于把基于市场汇率的比较方法作为首选,认为这更能反映一国掌握的资源,而购买力平价方法所基于的商品价值在各国处于同一水平完全只是一种假设。事实上,由于生产要素价格、资源稀缺程度不同等原因,同一种商品在不同国家的价值是不同的。一种商品在一国是奢侈品,但在另一国可能只是一般日用品。而购买力平价忽略了这种区别。
除了汇率和购买力平价两种方法,西瑟斯认为,比较各国经济体量的指标应该是国民财富。GDP是一个流量概念,每年统计伊始,前一年的产出都要被清零,但经济产出一旦发生在现实中是不会被清零的,由此积累的国民财富更不会被归零,因此更能全面反映一国经济实力。
根据瑞士信贷统计,到2013年年中,中国的私人财富为22万亿美元,美国的私人财富为72万亿美元。西瑟斯认为,从这个意义上说,中国和美国还存在不小的差距。(完)
(转载请注明来源:宣讲家网站71.cn,违者必究。)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