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达州:服务送到院坝 评议交由群众

四川达州:服务送到院坝 评议交由群众

机关干部在四川达州大竹县石河镇刘家场村为村民讲解蔬菜种植技术。

邓良奎摄

“不喊‘口号’,多出‘实招’,实惠真正落到了我们身上!”4月26日,在革命老区四川省达州市渠县新市乡方井村便民服务代办点(以下简称代办点),79岁的村民李文清从“银行”——移动POS机取出了儿子从广东寄回的3000元钱。

山村里有“银行”,村民取钱不出村,这是达州推进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下大力解决民生“小事”,零距离服务群众的一个缩影。

便民服务代办点,让群众办事不出村

达州多山,100多万青壮年劳动力常年在外务工,老弱病残和小孩留守在村(社区),由于居住离县城、场镇远,山区交通条件有限,加之不识字、不熟悉办事流程,办事难成为很多群众的心病。

“建村组连户路,修补水渠堰塘,给旱山村打井引水,推广良种良法,给群众开个证明盖个章,调解邻里纠纷,这在党委、政府全局工作中似乎只是微不足道的一些小事,可在群众眼里,那就是天大的事!”达州市委要求,全市各级党组织把服务民生作为检验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效的“试金石”,作为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主载体,通过一件件看得见、摸得着的惠民实事,连起党心民心。

在渠县,从去年10月开始推行城乡居民办事不出村(社区)制度,全县563个村(社区)党组织活动阵地全部建立起代办点,落实村干部全程代办本村(居)民20多项事务,全程解决基层群众办事难的“最后一公里”问题。代办点逐个登记每天前来办事的村(居)民基本情况、办事内容、处理情况,还要将征集的意见建议、问题整改落实进度等,系统建好民生诉求、困难群众、稳定工作“三本台账”。县委书记王善平介绍说,截至目前,渠县已形成由1个县政务服务中心、61个乡镇和工业园区服务中心、563个村社区代办点构成的三级便民服务网络体系,实现了城乡居民办事不出村(社区)。

“是老刘帮着修成了通往果园的最后一公里水泥路,才使‘李子’变成了‘金子’!”庙安乡八庙村村民黄孝全的感慨,得益于宣汉县委开展的“院坝服务进万家”项目。黄孝全是当地著名的李子种植户,但苦于所在村不通公路,收获的大量李子不能及时运出去而腐烂。负责联系黄孝全家的县委办公室干部刘代礼不但帮助村里修通了公路,还联系技术和市场调研人员对黄孝全一家进行技术指导,并把他家果园及李子照片上传到网上,使甜脆爽口的“庙安李子”成为重庆、成都、西安等地许多超市的抢手货。

服务群众不能因人因事而变。为此,达州市委专门出台了《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实施意见》等举措,将服务群众的行动制度化、规范化。

责任编辑:葛立新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