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造城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房地产企业在城镇化实践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目前,碧桂园、世纪金源、万科、万达、绿地等房地产大鳄在全国造城数百。
企业造城走的是先城后市的路子。房地产企业根据有关规划,按照产城一体、职住一体的思路,充分发挥企业融资、市场运作、规划建设等优势,选择靠近园区、符合城乡规划、区位优越的城郊或乡村创建新城,建设商品住宅、城市综合体、五星级酒店、文化旅游商业街、大型购物中心、中小学和幼儿园等基础设施。这种企业造城、先城后市的新模式是我国推进城镇化进程的好途径。政府应把这些功能齐全的新开发社区,当成独立的小城镇,出台有关政策予以扶植,放手让企业组织业主独立管理,自我服务,政府不设系统的行政管理机构,只设如税收、治安、消防等少量的派驻机构。
企业造城,一是政府不用花钱,还可从出售土地中获得收益,增加当地政府和农民收入。二是降低行政管理成本。企业组织业主民主管理,政府只提供必要的公共服务,可大大降低行政成本。三是带动当地产业和居民集聚,促进当地居民就业,拉动当地消费,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与繁荣。四是增强企业的竞争力。
市场兴城
古今中外经验表明,民间力量兴建城镇,都是以市场经济规律为主导,以民间力量自行管理。我国宋代是城镇化发展的高峰期,在城镇发展中打破了唐代以来城坊制的旧格局,实行街巷制的新体制,按照社会需求,大力发展各类手工业、服务业、娱乐业、广告业,同时取消流传千年的宵禁,大兴夜市,城镇化水平在当时领先全世界。其基本经验就是放手让民间兴办集市,由当地有威望的士绅自治管理集市,政府不设完整的国家行政系统,只负责税收、消防、治安等。据学者统计,两宋时期,见于史载的市镇多达3600多个,其中一部分市镇,不论人口数量还是经济发达程度,都超过一般州县,工商税收远高于农业税收。西方发达国家发展小城镇的经验也是充分发挥民间力量。其核心是聘任制和民选的公开监督机制。古代和西方现代的做法都值得我们在城镇化的道路上认真借鉴。
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我国崛起了一大批依市兴城的典型,如福建的石狮、浙江温州的桥头、河北的白沟等。市场兴城,走的是先市后城的路径。这种模式,一是具有很强的生命力。自发生成的市场再加上自我管理,充满了旺盛的、来自内生性的活力也因此而具有不竭的生命力。二是有利于构建政府、市场、社会三驾马车各司其职、相互配合、互相制衡的多元治理结构,促使政府把那些不该管、管不了、也管不好的事情,或交市场,或交社会,这也符合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大方向。三是充分发挥民间的创造力。民间力量兴城,给民间能人搭建了一个施展才华的舞台,从而大大激发他们的内生动力和创造活力。纵观我国农村改革的成功经验,无一不是来自基层民间的创造。四是降低行政成本。由于城镇管理实行民间自治管理,政府不设系统的行政管理机构,公务开支将大大降低。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