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处理
74名责任人被问责,立案8起
济源市区群众通过媒体得知这一举措后,监督意识明显提高。“我们一共接到过20余起投诉公车私用的群众举报。”济源市纪委相关负责人说,群众对公车私用深恶痛绝,他们一旦发现类似情况,就会主动投诉,这也正是纪检部门希望看到的。
济源市纪委一名干部曾在洗车行内,发现一辆桑塔纳车牌号很熟悉,但挡风玻璃上没有公车标识,便马上电话问询车牌号,结果发现果然是某镇政府的一辆公车。济源市纪委相关负责人介绍说,该车本来贴了公车标识,但该司机嫌这样不方便,就偷偷地把标识取了下来,目前,纪委已对该镇进行了通报批评,并责令整改。
一次,一名群众投诉说,发现一辆公车出现在市内一家酒店门前,车内的人像是去酒店参加婚礼了。济源市纪委干部迅速赶到该酒店门前,在那辆车的挡风玻璃上,的确看见了一块红色的塑料片,但走近一看,发现并不是公车标识。
“这是贴在车上的‘喜’字,没撕干净呢。”车主闻讯赶来后,笑着说。行车证显示,这车的确是私家车,纪委干部拨通了投诉人的电话,向其说明了情况。“虽然投诉与事实不符,但我们还是对群众的监督表达了谢意。”
截至目前,济源市采取明察暗访、媒体曝光、约谈问责等措施,先后7次对54个单位进行了通报,对74名相关责任人进行了责任追究,责成立案8起,党政纪处分8人;追缴公车私用车损费用5500元。
再发力
下一步将着手推行公车改革试点
济源公车贴标识虽取得了效果,但也遇到了一些棘手的问题。
接待办和部分有招商引资任务的单位因工作需要,车辆可能会停放在酒店、景区等场所,这些单位担心张贴标识后会引起不良社会影响,不利于工作开展,对贴标识有抵触情绪。还有极少部分领导干部以出差、开会需用车为由消极对待。
除了领导干部有怨言,普通百姓也有意见。部分市民认为公车标识不够大,张贴位置也不够显眼,不利于群众监督等。
济源市纪委副书记贺才法介绍,为了强化监督,他们在给公车张贴统一标识的基础上,对更新的公车车牌统一使用豫UU2、豫UU7号段。下一步,将选择1—2个条件成熟的单位进行公车改革试点。
“觉得不方便后,不用我们催,一些职能部门主动要求进行车改。”济源市纪委负责人说,实行彻底的公车改革,更利于进一步降低行政成本,提高政府形象和公信力。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