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关于在青海推行国家公园试点的构想(2)

青海:关于在青海推行国家公园试点的构想(2)

六、形成以生态旅游和特色农牧业为主导的核心产业,增加农牧民收入。科学编制国家公园建设总体规划、功能区域规划及专项规划,要特别考虑农牧民的后续产业。一是发展高端旅游业。高规格建设一批新景区、精品度假区和保健康复中心。要深度挖掘藏族民俗文化、历史遗迹、民俗风情、民间技艺等本土民俗文化,开辟探秘旅游线路,开发传统工艺制品和民族文化娱乐等旅游产品。 要加大生态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划定生态保护区、生态旅游区、家庭旅馆接待专区等功能分区,规划交通线和高级廊道,在各个节点建设游客服务中心。二是发展特色农牧业,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发展对自然资源压力较小、附加值较高的产业。

七、设立公园守护者公益岗位,解决农牧民就业问题。为了保护孕育中华文明、哺育中华民族、支撑国家发展的中华水塔,青海人民做出了巨大牺牲和奉献,设立公园守护者岗位,明确守护者职责,让农牧民参与生态保护工程建设,特别是防止公园内脆弱的自然资源受到影响、损伤或破坏,以解决当地群众的就业问题。

八、设立公益性生态保护基金,拓宽运营资金来源渠道。国家公园运营资金主要来自财政拨款,同时也要设立保护基金,接受社会捐赠,这些捐款可以来自社会团体、个人、也可以是政府组织,甚至国外的政府机构或联合国有关组织。同时,可以尝试设立横向补偿机制。来自政府和非政府的各类研究基金,主要用于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保护和恢复等,赋予国家公园各项管理工作以高科技含量。

九、创新发展成果考核评价体系,引导树立正确政绩观。国家公园管理局要改变传统思维模式和发展模式,将保护自然环境、维护生态安全作为核心职责,体现在制度设计和工作安排中。一是建立发展成果考评体系。参考世界银行提出的绿色GDP核算方法,积极探索符合我国和青海实际的绿色GDP考核体系。把资源消耗、环境污染、环保投资增长和群众性环境诉求等列入考核指标,把循环经济和绿色产业发展情况列入考核范畴,推动经济与生态协调发展。二是建立干部考核评价体系。

十、建立后果严惩的制度体系,严格环境损害责任追究。一是严格划定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红线。建立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监测预警机制,对水土资源、环境容量和海洋资源超载区域实行限制性措施。二是建立生态环境损害责任终身追究制。对那些不顾生态环境盲目决策、造成严重后果的领导干部,终身追究责任。三是实行损害赔偿制度。对企业和个人违反法律规定、违背空间规划、违反污染物排放许可和总量控制的行为,要严惩重罚,对造成严重后果的,要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做出的建立国家公园体制的决定,为青海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指明了方向。我们应该深刻领会精神,紧抓机遇,积极探索、大胆尝试,尽快组成专门工作班子,加强与中央改革办的沟通联系和课题研究,启动国家公园体制试点。

(作者为青海省委政研室副主任)

责任编辑:叶其英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