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贤光:“老百姓是天”

袁贤光:“老百姓是天”

湖南省宜章县退休干部、共产党员袁贤光的故事

摘要:每天,他照样伴随着初升的太阳走在大街上,跟数不清的人们打着招呼。他的脚杆,带着浮肿,但还是那样有力。鼓鼓的帆布袋,间或响起音量很大的手机铃声《小背篓》,成为一道独特感人的风景。

很大的哭声。记者回头望,一个老者哭得伤心。

“他是李黎明的亲戚吗?”

“不是,他是袁贤光。”

这一幕发生在2010年9月10日教师节,湖南省宜章县迎春镇中心小学,李黎明事迹追思会上。

就这样,在采访去世的优秀校长李黎明时,记者认识了袁贤光。

袁贤光,今年81岁,1951年参加土改工作队,1953年入党,先后担任县农业局党支部书记,共青团宜章县委副书记,县畜牧水产局副局长,县农业局副局长,县商业局副局长兼党总支书记。1993年12月退休。

在当地,他有很多称号:“永不下岗的活雷锋”“义工一号”“编外信访局长”“编外监察局长”……“袁贤光”三个字,在宜章家喻户晓,人人景仰。

记者开始追踪袁贤光的脚步,历经3年零6个月。

退休21年了,袁贤光每天早晨7时50分准时出门,提一只颇有分量的蓝色帆布资料袋,脚步匆匆。

土改剿匪时受过伤,腿有点瘸,肩膀一晃一晃,但步履稳健,踏地有声。老树根一般的大手,沟壑一样深的皱纹,黝黑皮肤,灼灼眼神。

他设置的手机铃声是《小背篓》,音量很大。

在街上,在桥下,在村巷里,他一边走一边笑着与人打招呼。那么多熟人,那么多关切,应接不暇,满脸的纹路绽放开来,温暖灿烂如春天……

今天,记者将这位老共产党人的故事和他矢志不渝的理念传递出来——“老百姓是天,要为老百姓服好务;苍天在上,要心存敬畏。”

眼泪:“共产党员也是老百姓;党员应该是老百姓中的好人;党的干部应该是好人中的好人。”

袁贤光常哭,有时哭得难以自抑,号啕失声。

第一次采访,才入座,他手机骤响。接听完,他眼眶红了,起身就要走:“对不起啊,里田乡有个村民有急事找我,下次再聊吧。”抹着泪水,他匆匆出门。

打电话求助的村民叫李诗丛,他读高中的儿子李志勇一年前查出患白血病,没钱治疗,病情一天比一天重。当天,袁贤光就赶到离县城45公里的里田乡上里村看望李志勇,接着联合县里几位劳模发起募捐,带领义工扛着募捐箱到处跑,终于把李志勇送进县医院。

从这次电话得知,李诗丛也查出胃癌晚期。一家两个癌症病人都住院,一个在3楼,一个在7楼。袁贤光白天为父子俩募捐,晚上到医院照料他们,3楼、7楼上下跑。袁贤光的老伴胡金莲见他喉咙哑了,小腿肿胀溃疡了,着急地说:“老袁,你不能倒啊!”也跑到医院帮着照看。

李志勇的骨髓配型找到了,但移植手术费还差十几万元。袁贤光找出自己的房产证拿到银行去贷款。

银行说是20世纪70年代的老房子,不能作抵押。

袁贤光急得直掉泪:“怎么办?怎么办?”

他带着两名义工赶到广州,请求医生先动手术,余款他会设法补交。医生说没有先例。他“扑通”跪倒在医生面前。

医生连忙扶起老人:“患者是您什么人?”袁贤光哭得说不出话。听了随行义工的叙述,医生感动了,向院领导请示后立刻排定了手术日期。手术十分顺利,出院那天,李诗丛父子俩与袁贤光相拥而泣。

3年多采访,记者粗略统计,袁贤光平均每天要接待5起求助者,回应43个电话,看望4个长期关心帮助的对象,人称“不吃百家饭,操尽百家心”。

张太树是煤矿下岗工人,双目失明,妻子和儿子都身患重病,生活不能自理,又都没有户口。袁贤光奔波半年,为他们办理了户口、低保、医保,争取了大病救助、特困救助。碰上难事,张太树就拿根棍子,摸摸索索,来找袁贤光。谈完事,袁贤光用棍子牵着他送他回家,路上两个人亲亲热热,有说不完的知己话。

退伍军人张志强,在私营煤矿打工受伤截瘫,妻子出走,全靠70多岁的老母亲照料他的生活起居。法院判决的38万元工伤赔偿款没拿到手,他想寻短见。袁贤光一次次上门开导,到法院跟踪了7年,为他追索到20万元赔款,并帮他在县城办起一家副食店,使他重新站了起来。

白石渡镇“卖菜大嫂”吴春容,3个孩子都在袁贤光的帮助下读完了高中,考上了大学;她的丈夫也在袁贤光劝导下戒掉赌博,走上了劳动致富的正道。

2013年8月25日,袁贤光80大寿,早上7点钟他就带着义工到星火广场为一名住院的残疾儿童募捐,在募捐箱旁站到晚上10点多,站了15个小时,募得1.5万元善款。回到家,老伴和儿女们正等着他吹蜡烛,切生日蛋糕。他说:“这个生日过得好,又为一个孩子解决了难题!”

近3年,他先后为12名危重病人和残疾人发起募捐。他左胸戴雷锋像章,右肩披义工绶带,站在募捐箱旁,每当有人投进善款,都要向捐款人恭恭敬敬鞠一躬,哪怕只投进1元、2元,哪怕捐款者是幼儿园的孩子。

责任编辑:郑瑜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