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贤光:“老百姓是天”(4)

袁贤光:“老百姓是天”(4)

湖南省宜章县退休干部、共产党员袁贤光的故事

摘要:每天,他照样伴随着初升的太阳走在大街上,跟数不清的人们打着招呼。他的脚杆,带着浮肿,但还是那样有力。鼓鼓的帆布袋,间或响起音量很大的手机铃声《小背篓》,成为一道独特感人的风景。

袁贤光的家成了老百姓最喜欢去的地方,他和老伴热情接待每一个人。

走进他家,不管是皮鞋、布鞋、锃亮的、带泥巴的,都不用换鞋。才坐下,老伴胡金莲就沏上茶送到客人手里。无论来客谈多久,他总是认真做记录,耐心做解答。需要他出面协调和督促的,他会列出时间表、路线图,郑重地递上自己用白纸片写的“名片”。

他坚持把客人送到楼梯口,人出了楼道,到了院子里,他站在阳台上向楼下频频招手,叮嘱:不要急,不要慌,事情总可以解决的。

他的家像个档案室,政策文件、书刊剪报、上访案卷以及他给各级各部门领导写的情况反映、调查报告等,都分门别类,装订成册,规规整整,一丝不苟。

他的本子上,记着2300多个群众电话号码。

记者翻看他退休以后的一大堆民情日记,感慨不已。从家庭到社会,从城里到乡下,记录之详,了解之深,涉猎之广,仿佛一部丰富复杂的时代生活图,满溢深思关切,真是千家万户“守夜人”,一枝一叶都关情。

袁贤光每天都在奔走,没有节假日,不管刮风下雨。他唯一的交通工具就是两条腿。

他的脚杆,小腿以下乌黑乌黑,靠近脚踝的地方常有溃疡,他自己敷药缠上绷带,用宽大的裤管遮起来,谁也看不见。

受邀给学生们讲英模故事;节假日带孩子们参观革命遗址,给烈士扫墓,带孩子们做好事;寒暑假跟回乡大学生一起走访革命烈士后代,给残疾人和孤寡老人送温暖……他的足迹印满了宜章的山山水水、大街小巷。

共产党员袁贤光所做的一切感召着人们。

天塘乡中心小学青年教师谭兰霞就是袁贤光的追随者。她为范林锦、张慧等学生家庭遭遇的特殊困难向袁贤光求助,从此走进这位老人的强大气场,感受到一个优秀共产党员人生的宽阔与美好、价值与力量。

谭兰霞发起成立了“一个也不能少”爱心助学会,资助当地困难学生120多人。她坚持爱的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美好的灵魂和健全的人格。2013年袁贤光和谭兰霞这对“忘年交”双双被评为“湖南省义工学雷锋标兵”。他们悉心帮助过的初二学生范林锦被评为2012年“感动郴州十大人物”。

退休教师吴辉球家里住着3个孤寡老人,袁贤光常去看望照料。吴老师深受感动,不仅不再收房租,而且还跟袁贤光一道照料老人们。个体诊所医生李范尧业余从事法律工作,命运低谷期得到袁贤光有力支持,重拾信心,从此免费给群众看病,义务为弱势群众做诉讼代理人。县计生委干部梁师孔受袁贤光事迹感染,办起“阳光家园志愿者协会”,专门为失独家庭服务……

袁贤光发起组织的宜章义工队伍已发展到3万多人,成为县里各项群众性公益活动的主力军,袁贤光被编为“义工一号”,担任县志愿者协会总顾问。

袁贤光的事迹和精神展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巨大魅力。宜章涌现了李常水、陈远辉、刘贤玉、李建龙、李黎明、刘真茂等一大批在全省和全国有影响的劳动模范、道德标兵和先进典型。“宜章好人现象”引人注目。

干部作风建设上,宜章县创造了三个“全国率先”:率先在县级开展“电视问政活动”;率先向社会公开领导干部的电话号码、车号和岗位职责等信息;率先开展县级领导与村民每月一次的“农家夜话”活动。

宜章县被评为湖南省全面小康快进县,各项主要经济指标增幅名列郴州市前茅。这个湖南省的“南大门”近几年发生的巨变,引起了湘粤交界相邻县市的高度关注。2013年5月,广东《南方日报》发表长篇通讯《再不大干一场,我们就真的落后了!》,高度评价宜章干部群众的精神面貌和开创精神。《环球时报》公布2012年度全国最具投资吸引力的20个县市区,宜章名列其中。

袁贤光有一个幸福的家庭,他的老伴和子女,都积极支持他献身公益、温暖社会的善行义举。老伴唯一担心的就是他的身体,每次袁贤光出门,总是叮咛:慢点走,小心汽车。

2013年5月,夜里11点多,袁老看望一位瘫痪的南下老干部返回,走到府前街时突然晕倒,正好倒在他帮过的青年肖军华的烧烤摊旁。肖军华给他喂了几口水,他才慢慢醒过来。县领导知道后,强制袁贤光去医院作了一次全面体检,查出心脏早搏、腰椎间盘突出、脑血管硬化、胃溃疡等18种病。

每天,他照样伴随着初升的太阳走在大街上,跟数不清的人们打着招呼。他的脚杆,带着浮肿,但还是那样有力。鼓鼓的帆布袋,间或响起音量很大的手机铃声《小背篓》,成为一道独特感人的风景。

袁贤光对记者说:“一个人走,不累;大家一起走,更有味;我倒,也要倒在路上!”

责任编辑:郑瑜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