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带城 校城相长

大学带城 校城相长

摘要:大学带城,政府只需花极少的投资,就能够以“四两拨千斤”,迅速带来成千上万个新城镇的崛起、成千上万个新大学的诞生。这不仅能从根本上提高小城镇的竞争能力和资源集聚能力,更重要的是能从源头上扭转城乡资源配置不公的格局,是缩小城乡差距,彻底改变城乡二元结构的釜底抽薪之举。

长期以来,在资源配置及有关政策方面多向大中城市倾斜,小城镇发展一直处于活力不足、成长不快、发育受限状态,而国家在短期内也无力改变这一现实。因此,充分调动民间力量、社会力量开发小城镇,是切实可行的新途径,这里谈谈大学带城问题。

古今中外城镇化发展的经验表明,大学对小城镇发展具有显著的拉动作用。剑桥大学和牛津大学都坐落于乡间城镇,其所在地的城镇在大学带动下,人口都在10万以上。美国的哈佛大学和麻省理工学院所在的坎布里奇镇,也位于乡间小镇,在它们带动下,人口也达到10万左右;爱因斯坦在那里度过了他生命中最重要的22年时光的普林斯顿大学也位于一座别具特色的乡村都市;我国的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就坐落在陕西咸阳市杨凌镇,目前仅教职员工就有3.5万人,在这所大学带动下,杨凌镇城市户籍人口已达8万多,从一个西北小镇迅速发展成为一个中国的“农科城”。

目前,美国人口3亿,大学有3500所,即平均不到10万人就有一所大学。51个州中,只有18个州的城市大学数量超过城镇大学数量,且最高不超过2倍,33个州的大学多分布于城镇中,其中城镇大学数量高于城市2倍以上的占21个州,有的州高达10倍以上。日本每个县都有多所大学,如爱知县人口710万,有73所大学。按照美国大学与人口的比例,我国应该创办13000多所大学,而现在只有2300多所,也就是说还应创办1万多所大学,才能赶上美国现在的大学拥有水平。如果把这些大学按照世界许多国家的布局办到小城镇去,每所大学招生5000名,有较高知识层次的教职员工则需500人左右,同时,可直接带动或吸引周围一大批人员到小城镇创业就业。按每个城镇新增2万人计算,城镇人口将新增2亿人,我国城镇化率会因此提高15%。

最近,有一部分中国大学正跃跃欲试,准备到海外开分校。与其把钱拿到国外去花,倒不如先把国内的事情办好,先把国内的资源用足。我们完全可鼓励支持各类大学的二级学院,选择区位交通优越、基础设施完善、人文底蕴深厚、经济社会繁荣的小城镇,到那里去创办分校或独立学院。美国加州大学先后在加州不同地区设立了9个分校,每个分校都带起一座城镇,每个分校都是该地城区的核心部分。我国可以借鉴这条路子,农业大学和高职院校应先行一步,探索路径,积累经验,再逐步向其他院校推开。这样既可消解大城市里大学越办越大,无限膨胀的现实,又可解决在大城市办大学成本过高,不堪重负的问题,还可改变大学里大量资源闲置,不能发挥效用的状况。

长期以来,我国的城乡二元结构使大城市集聚资源的能力越来越强,从而导致城乡差距越拉越大。这虽然有利于经济建设,但却不利于社会建设,因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建设遵循的是不同的规律,经济建设追求集聚资源、提高效率,而社会建设则要求资源均衡、公平配置。我国城乡差距的根本表现就是资源配置的悬殊过大,如教育资源,高等教育过度集中于大城市,列入211和985的高校全部集中在大城市,全国2000多个县办有大学的只有几个。一个地方建一所大学产生的是立体式带动效应,一个学者可能带动一个产业,一批学者可能带动一个产业集群,大学潜移默化的渗透、长期持久的影响,必然使所在城镇成为一个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制高点、辐射源和加速器。

大学带城,校城相长;城因校名,校因城活;校城带市,市旺城张,互为促进,协同发展。一是可以低成本带动小城镇扩张。二是能够高档次带动小城镇发展。三是大幅度、全方位提升小城镇的知名度、美誉度。

大学落户小城镇,对大学发展也有很强的促进作用。一是有利于学术研究。由于远离喧嚣的大城市,专家学者有了一个相对安静思考的环境,更能够心无旁骛潜心学问。英国的牛津、剑桥都是沉潜于乡间市镇上的哲人库、思想库,数百年来产生出无数影响世界的思想和世界级名人。美国的麻省理工和哈佛,在小镇上造就出全球700多名诺贝尔奖得主中的130多位。二是有利于产学研结合。大学能及时了解所在地企业、农民及社会的实际需求,专家、学者才能真正做到把论文写在大地上。科研人员、学生有了稳定的实验、实习基地,科技成果才能得以迅速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三是有利于培育学生健康成长。学生不需到大城市读书,不仅节省交通及生活成本开支,免受大城市高消费的干扰,养成良好的节俭习惯,而且学生身处乡村社会,了解草根生活,绝少大城市好高骛远的浮躁,不会产生不切实际的就业动机,使人才资源的合理配置难度大大减缓。四是有利于形成人才集群和快出成果。我国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由于贴近实际,在旱作农业、水土保持、生物制药、细胞克隆、人体干细胞研究等众多领域相继产生了一批具有国际水平的成果,成长出一大批这些领域里的拔尖人才。

总之,大学带城,政府只需花极少的投资,就能够以“四两拨千斤”,迅速带来成千上万个新城镇的崛起、成千上万个新大学的诞生。这不仅能从根本上提高小城镇的竞争能力和资源集聚能力,更重要的是能从源头上扭转城乡资源配置不公的格局,是缩小城乡差距,彻底改变城乡二元结构的釜底抽薪之举。大学落户小城镇为乡村社会获取教育资源、提升能力带来了极大方便,是破除阶层固化、推进社会阶层流动不断加快流速、加大流量的重要举措。

责任编辑:郑瑜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