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革命传统之魂凝聚中国力量(2)

用革命传统之魂凝聚中国力量(2)

在五四时期,民主精神主要表现在为建立人民当家作主的民主政权而奋斗。而今天,民主精神则表现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治,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力和地位,有力维护和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实现。

在五四时期,科学精神除了提倡自然科学以外,开始表现为接受和确立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努力探索中国革命的发展道路。而今天,科学精神则表现为巩固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思想阵地,坚持以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为指导,积极探索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共产党执政规律,以及适应知识经济和世界科技革命的发展趋势,大力推进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努力走出一条中国特色自主创新之路。

其次,要将五四精神与其他优秀革命传统有机衔接、相互贯通,并不断改进革命传统教育的方式方法。继五四精神之后,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还先后形成了井冈山精神、苏区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抗战精神、西柏坡精神等弥足珍贵的精神传统。这些精神传统是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生动素材,也是推动民族复兴的强大动力。实践经验表明,越是在价值观、利益格局日益多元的趋势下,越需要用革命传统之魂凝聚精神力量。

早在1957年,毛泽东就针对新中国成立初期的青年思想政治状况指出:“不少青年人由于缺少政治经验和社会生活经验,不善于把旧中国和新中国加以比较,不容易深切了解我国人民曾经怎样经历千辛万苦的斗争才摆脱了帝国主义和国民党反动派的压迫,而建立一个美好的社会主义社会要经过怎样的长时间的艰苦劳动。因此,需要在群众中间经常进行生动的、切实的政治教育,并且应当经常把发生的困难向他们作真实的说明,和他们一起研究如何解决困难的办法。”(《毛泽东文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236页)对于革命历史和传统的认知,距离革命战争年代较近的新中国成立初期的青年一代尚且存在很多不足,更何况改革开放以后出生的当代青年。这就对当前加强革命传统教育提出了现实必要性和迫切性。

与革命战争年代相比,和平建设时期特别是改革开放新时期的政治环境、生活环境和历史任务发生根本变化,这对人们的思想状况和价值观产生深刻影响。甚至从某种角度看,当前人们的价值观在趋于多元和务实的情况下,已从过去单纯的“信仰符号”变为一定程度的“利益符号”,而革命传统教育的任务却是要将“利益符号”还原回“信仰符号”。随着历史记忆的远去和现实环境的变化,这些精神传统能否继续被人们所认同,并对实践产生积极作用,就成为当前宣传思想工作必须加以思考和解决的一个难题。而且,当前革命传统教育在内涵挖掘、联系实际、方式创新等方面,还不能完全适应新环境的变化和新形势的需要,停于表面、流于形式、缺乏特色的问题较为突出,也存在着“说大家都会说的话,讲大家都懂得的道理”的“软肋”,这直接影响了革命传统教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需要强调的是,特色是宣传教育工作的生命线。无论是一位先进人物,还是一种精神传统,之所以能被人们想得起来、记在心头,关键在于其能体现时代的特征、群体的特色和有别于一般的特点,也即实现了“时代最需要什么、社会应追求什么和深刻反映了什么”的统一。

关于宣传教育的特色问题,党早在革命战争年代就积累了很多宝贵的经验。比如,在延安时期,有一次党中央表彰王震、习仲勋等22位在干部群众中有威望的模范干部和生产英雄,根据革命形势的需要和每个人不同的事迹特点,分别凝练出各自最突出的特色,并由毛泽东亲笔为每位受表彰者题词。为三五九旅旅长兼政委王震的题词是:“有创造精神”;为关中地委书记兼关中分区专员习仲勋的题词是:“党的利益在第一位”;为陇东特委书记马文瑞的题词是:“密切联系群众”;为陕甘宁边区保安司令部司令员王世泰的题词是:“忠实,努力,不夸不骄”; 为华池县县长李丕福的题词是:“面向群众”……这样的做法,既容易让广大干部群众记住,便于学习和效仿,也能够有效激励被表彰者,增强表彰的实际效果,值得今天汲取和借鉴。

总之,任何历史精神和传统,只有与现实使命和具体实践有机融合,才能真正深入人心、焕发威力、凝聚力量。广大宣传教育工作者要切实注意将精神传统与当代人的思想实际结合起来,与时代进步和实践发展结合起来,不断创新教育内容、形式和载体,拉近精神传统与受众之间的空间距离和心理距离,让人们真切感受到精神传统不是虚幻抽象的,而是实在具体的;不是可有可无的,而是弥足珍贵的;不是距离很远,而是离得很近。

(作者:北京大学党委宣传部副部长。本文摘自作者专著《国家大势》)

责任编辑:董洁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