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大力弘扬“同苦”精神

贵州:大力弘扬“同苦”精神

习近平总书记告诫全党,一定要始终与人民心心相印、与人民同甘共苦、与人民团结奋斗;他还殷切寄语:青年时代,选择吃苦也就选择了收获,选择奉献也就选择了高尚。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省委创造性地提出了“三实三同”总载体,是转变党员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一大亮点。特别是“同苦”的要求,传承中华优秀传统美德,具有鲜明时代特征,切合贵州党员干部队伍实情,是党之所求、省之所需、民之所盼。

中国革命是苦难辉煌的历程。在艰苦卓绝的年代,党和人民保持了鱼水关系,党群之间、军民之间、官兵之间生死与共,凝结成坚不可摧的铜墙铁壁。在当时情况下,吃苦精神很大程度上是环境逼出来的,脱离群众就难以生存,甚至会丢掉性命。执政后的最大危险是脱离群众。贵州与全国相比经济社会发展滞后,是贫困程度最深、扶贫任务最重的地区,贫困群众生活困难,基层干部的生活也不宽裕。在这种背景下,大力弘扬“同苦”精神,是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必然要求,是心系苍生、“自找苦吃”的价值追求,是面对困难不屈不挠的担当和勇气。

弘扬“同苦”精神,要体察百姓疾苦。要身到情到心到,忌冷漠忌架子忌片面,走出机关大院,深入百姓家中,嘘寒问暖,多办实事好事,同时见微知著,总结好经验,洞察苗头性问题。特别要关注农民、市民等最广大群众生产生活情况,关注城市低收入群体、空巢老人、留守儿童等最困难群众的情况,关注群众最关切的民生问题。要从感情和常理上同情百姓的痛楚,避免晋惠帝“何不食肉糜”式的昏庸,不能因为自己有空调就漠视百姓的煤炉,因为自己营养过剩就漠视百姓的饭碗,因为自己住干部病房就漠视百姓就医。

弘扬“同苦”精神,要带领群众苦干。干部要干,特别是面对贫困,不能苦熬,只能苦干。在贵州的革命和建设中孕育的长征精神、遵义会议精神、三线建设精神、大关精神,以及近年涌现的背篼干部、余庆经验、威宁精神等,其中都贯穿着这么一条主线,那就是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党组织团结带领群众自力更生、艰苦奋斗、苦干实干、攻坚克难,最终取得好的业绩。这种精神,不仅在扶贫工作上需要,在工业化、城镇化主战场也需要,在全省各行各业都需要。

弘扬“同苦”精神,要做到学习刻苦。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领导干部如果不加强读书学习,知识就会老化,思想就会僵化,能力就会退化。随着信息化和经济全球化时代的到来,知识更新周期加快,人们普遍感到本领恐慌。还要看到,良好的学风也是抵御其他不良风气的强大正能量。我省经济转型升级加快,改革力度加大,人才问题、能力素质问题成为制约发展的瓶颈之一。我们要如饥似渴地苦学,一方面要“恶补”短板,以用促学,学以致用,在经济、金融、工业园区、城市规划建设等方面“快速充电”;另一方面有耐心恒心,多读经典,使一切有益的知识和文化入脑入心,沉淀在我们的血液里,融汇在我们的从政行为中,做到修身慎行,怀德自重,敦方正直,清廉自守,永葆共产党员的先进性。弘扬“同苦”精神,要安于生活清苦。强调清苦,并不要我们去吃草皮树根,也不必人为地降低正常的生活水准。重要的是要反对特权思想和特权现象,加大反腐倡廉力度,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树立干部清廉形象和促进社会公平正义。要反对侈奢浪费,坚持勤俭节约,大力弘扬中华民族勤俭节约的优秀传统,培育文明社会风尚。领导干部要率先垂范,带头执行各项规定,拒绝舌尖上的浪费、车轮上的浪费、会场上的浪费。坚持操守、增强定力,管住嘴,不清不白之酒坚决不喝;管住手,不法不义之财坚决不拿;管住腿,低俗场所坚决不去。 (作者为中共遵义市委常委、宣传部长)

责任编辑:叶其英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