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研究让区内学校携手共进——
“片区教研”的永川探索
重庆市永川区将“片区教研”作为促进教育均衡优质发展的重要抓手,通过实施“联合·整合·融合”三大策略,全力促进区内学校均衡优质发展。
在一次教育综合督导工作中,重庆市永川区红河小学展示的教学教研、校本课程开发、艺体活动等多方面的课程改革成果,让前来观看的农村小学啧啧称赞,“如果没有参与研讨、学习,不断接受新的教育理念,农村与城市的距离将拉得更远”。
从2012年9月开始,永川区在前几年粗放型研究的基础上,将“片区教研”作为促进教育均衡优质发展的重要抓手,进一步灵活机制、激发学校和教师的创造力,通过实施“联合、整合、融合”三大策略,全力促进区内学校均衡优质发展。
从“各顾各”走向“手牵手”
“教师是推动学校发展的核心力量,高质量的教育取决于高质量的教师”,而教研能力和水平是衡量一个教师专业素养的重要指标。“片区教研”未开展之前,由于校际差异和升学竞争等原因,永川区学校之间交流甚少,基本处于“各顾各”的游离状态。怎样创新教研方式,克服原有“区级教研”和“校本教研”的不足,成为所有学校的共同期待。
“教育均衡优质发展需要充分发挥优质学校的示范引领作用。”在此共识下,通过充分调研,2012年10月,永川区教委采取“自主选择+合理调配”的策略,将全区4所重点中学、8所城区优质小学作为组长学校,24所中小学作为副组长学校,其他学校作为成员学校,依据学校规模、领导管理、教师队伍、办学水平等进行合理调配,最终形成中学4个、小学8个共12个教研片区。通过优质学校作为对口帮扶和教研援助单位,采取分片定点的方式开展送课下乡、送课进城、技能大赛、集体备课、开放教学、团队打造及专题研究等活动,引领片区内学校共同发展。
按照5年发展规划,该区明确提出了“聚集课堂——完善课程——形成特色”三级学校生长阶梯。
与此同时,永川区还制定了专项督导评估指标体系,从组织管理、活动开展、活动成效三个维度,教师培训、教学研究、资源建设、学校发展等12个方面对片区教研实施量化考核,并将考核结果纳入年度督导评估。
“联合”策略的实施,使片区学校从“各顾各”走向“手牵手”。
从“手牵手”走向“肩并肩”
作为所辖10所学校的组长单位——萱花中学的校长屈英灿表示,“片区教研”要寻求学校发展的契合点,搭建师资建设的着力点,抓好校际活动的生长点,努力打造“一校一品”。
“传统优质课个人赛现在成为团体赛。”片区教师参与区优质课比赛,片区成员学校学科教师共同参与,相互打磨,共同经历磨课的过程。
普安小学语文教师杨玲被推荐参加区里的“卓越课堂”赛课活动,从第一次学校赛课“摸着石头过河”到第二次区里的“闪亮登场”,杨玲说,这堂六年级的《科学》科目中的“斜面的作用”一课,前后有了质的变化。
“作为语文教师,我重在指导学生采用合作式学习,教师适当参与,也把这种理念融入科学课中。”而经过片区教研组的共同商讨、修改、打磨,杨玲说,“我的教学方式有了改变,我明白了在学生实验课中,更应该发挥学生的自主能力,而教师则应更多地观察学生,再做评价。”这堂课获得永川区教师“卓越课堂”一等奖。
在这样的机制下,每个教师可以欣赏到10名教师执教同一课,展示他们不同的教学风格,真正呈现出课堂教学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12个片区的112所共同体学校在组长学校的指导下,积极开展课题研究、校本教研等活动,努力提高教师专业水平。永川中学片区建立了联动机制、互派机制、监测机制;萱花中学片区实施管理互通、师徒相通和资源共通“三通”策略,促进共同发展;红河小学片区突出专家引领、专题教研等“九大活动”;红专小学对片区内12所学校开展调研,确定30余个问题作为后期共同研究的课题,助推片区教师全面进步。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