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党和政府在努力保持经济又快又好发展的同时,逐渐把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摆到了更加突出的位置。在“十二五”规划中更是特别强调民生,把它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为了全面了解我国民众对民生状况的满意程度,我们对全国各地居民开展了民生问题满意度抽样调查。
生存民生。第一,收入及贫富差距。生计来源是人们最基本的谋生条件,调查结果显示:51%以上的居民对收入持一般满意或比较满意以上的态度,还有49%的调查对象对自己的收入不满意,其中城镇户籍的调查对象占73%,3000元以下低收入群体占70.27%;64%的调查对象认为收入差距较大,其中有78%为城镇户籍,22%为农村户籍;48%的调查对象认为城乡收入差距较大,其中69%的调查对象为城镇户籍,31%为农村户籍。由此可见,近半数居民对自己的收入不太满意,其中城镇居民占多数,多数低收入者对自己的收入不满意,因此,党的十八大已提出了2020年人均收入翻一番的目标。
第二,劳动就业。就业是民生之本,调查结果显示:63%的调查对象对自己的就业情况满意,还有37%的居民对就业情况不太满意,其中:初中及初中以下学历者占15.71%,高中及中专学历者占28.95%,大专以上学历者占55.34%。这说明目前大学生就业情况仍不容乐观,就业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解决就业问题是重视民生问题的重要体现,扩大就业直接关系到人们生活质量的改善和个人价值的实现。因此,要大力解决下岗职工再就业,引导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抓好高校毕业生、复转军人、新增劳动力的就业问题,实行“劳动者自主择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的方针,同时要进一步提高就业质量,为就业者提供更好的就业环境和就业保障,在满足就业者物质生活的同时,也应进一步满足就业者的精神文化生活。
第三,住房环境。自古以来,住有所居一直是天下寒士梦寐以求的愿望,时至今日更是民众生活质量的重要体现。调查结果显示:59%的调查对象对自己的住房条件持一般满意或比较满意以上的态度,还有41%的调查对象对自己的住房条件不太满意,其中城镇户籍的调查对象占75%,农村户籍的调查对象占25%。近年来,房价持续上涨,住房供应结构不合理等问题使得住房成为居民比较关注的民生问题。房价过高,超出了普通消费者的支付能力,使得居民不能很好地改善自身住房条件,进而居住环境受到影响。因此,政府应继续采取各项措施,努力改善居民的住房条件,使广大居民安居乐业。
安全民生。一是食品安全。近年来,我国食品安全问题日益引起人们关注。调查结果显示:有55%的调查对象对食品安全不满意,其中85%为城镇户籍调查对象,15%为农村户籍调查对象。从调查看,居民对食品安全的满意程度偏低,其中主要是城镇居民对食品安全不满意。国家质检总局以及国家食品药品监管局和旗下各个食品安全部门都在不断出台新政策,加强我国食品安全,使我国的食品安全系数不断提高。二是药品安全。药品安全是重大的民生和公共安全问题。调查结果显示:54%以上的居民对药品安全持一般满意或比较满意以上的态度。由于药品安全问题直接关系到人民生命安全、健康和社会的稳定,加强对药品安全的管理是政府履行市场监管的重要任务及提高公信力的举措,也是实现社会稳定的要求及保障人民生命安全的基础。三是社会治安。城市化进程中高发的社会治安问题已对社会构成了系统性风险。这种系统性风险,主要表现为居高不下的城市犯罪和频发的群体性事件,造成了对社会治安秩序的破坏、对社会公众利益的损害和对政府执政能力的挑战。目前,政府相关部门不断加大社会治安管理力度,社会安全环境显著改善。调查结果显示:75%以上的居民对社会治安持满意态度。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