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百年来,《孝经》一直都不曾受到应有的重视。至于《诗经》,却是妇孺皆知、流传广泛。其中,《秦风·蒹葭》被改编成情歌《在水一方》,流行一时;《周南·关雎》中的“窈窕”一词经常被拿来形容女性优美的身材;《邶风·击鼓》中的名句“执子之手,与子偕老”更是21世纪中国人婚礼上的常用誓词……但是,这些诗句的真实含义却与大众的认知相去甚远。事实上,“在水一方”的伊人,绝非美女,而是老翁;“窈窕”原指房屋幽深,其含义与“苗条”毫不相干;“执子之手,与子偕老”本是男人与男人之间的约定……由是观之,解读经典,必须坚持三项原则:一、以先秦字义解先秦文章;二、对古文的阐释应符合当时的民俗民风、社会背景;三、通解全篇,不可断章取义。
弘扬国学应寓教于乐
青少年是国家与民族的未来,青少年爱上国学,中华传统文化才有希望复兴。然而,当代中国的青少年自身面临的课业负担、升学压力已然过于沉重,我们不断地呼吁要为青少年减负,假如强迫青少年阅读、背诵那些晦涩难懂的古籍、论文,势必会降低他们对国学的兴趣,甚而会引起逆反心理。故此,传播国学文化,最好能以青少年喜闻乐见的行文方式解读经典,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心情下接受传统文化的洗礼。
令普通人特别是青少年懂得国学、爱上国学,才能真正有效地普及、复兴中华文化。通俗的、寓教于乐的国学,才是大众的国学,才是更有生命力的国学。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