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从摸着石头过河发展为顶层设计,这就需要习近平战略思想的指导。而习近平战略思想又具备社会矛盾、人的社会存在和治国综合效应三大整体观念,并以历史唯物主义为哲学根据把握了三大客观整体之间的内在联系和发展的根本动力。社会矛盾是人的本质不同社会存在方式的相互联系,社会矛盾整体的根本是人、其发展动力蕴藏于人的本质主体。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把人对人的本质的社会存在不同形式形成的客观整体的意识转化为党的国家综合治理的整体观念,再通过全面深化改革把改变人的本质主体的社会存在形式作为强大牵引,推进一系列社会矛盾的运动,建设和发展以人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为人的本质的社会存在创造更加理想的社会条件。习近平战略思想也就创新了马克思主义理论而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把改革推进到全面深化的新阶段,改革的实践必然创新党的理论,改革实践也需要创新理论指导,习近平战略思想正是顺应了这种形势而形成的。改革的全面深化,面临的是多种社会矛盾的交叉、人的社会存在由于改革解放人的本质劳动力也实现了多种存在形式并存,因此也就不仅要求改革全面深化,而且要求社会治理产生综合性整体效应。全面深化改革的实践已经证明:没有习近平战略思想的指导,就不可能有全面深化改革的顶层设计。这也就能够形成习近平战略思想的社会矛盾、人的社会存在和治国综合效应三大整体观念。
一、关于社会矛盾的整体观念
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探索,可以说是围绕着社会基本矛盾展开的。无产阶级革命胜利后,改变了生产资料奴役人的本质的关系,解放了生产力,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之间究竟还存不存在矛盾。斯大林一开始就认为社会主义的生产关系完全适应生产力的发展,不存在矛盾,后来虽然承认它们之间存在矛盾,但始终没有把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之间的矛盾当作全局性问题。在斯大林那里,虽然也把劳动者与生产资料的关系作为生产关系的基础并决定所有制的性质,而斯大林更迷恋的是国家占有全部生产资料。
20世纪50年代,我们实际上还在进行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也就是正在解决劳动者与生产资料的关系问题。在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之后,我国著名的经济学家孙冶方提出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应该研究人与物的关系,也就是应该研究劳动力与生产资料的关系,并且应该以人为主。人的本质与生产资料的矛盾是社会深层次矛盾,社会进入社会主义阶段之后仍然存在于社会主义社会。
毛泽东则提出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对象是生产关系,但一方面要联系研究生产力,另一方面要联系研究上层建筑。要把科学转变为理论最有效的方法是付之于人民群众的实践。邓小平提出从生产关系上解决农业方面的问题,就是让农民通过实践去选择生产关系形式。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把经营权与所有权分离开来,通过改革改变人的本质与生产资料的经营关系,调整人的本质与生产资料的关系。调整人的本质与生产资料的社会关系就是解放生产力,必然为发展生产力,即为改变人的本质与生产资料的自然关系创造条件,社会深层次矛盾的解决促进社会基本矛盾的解决,为解决社会主要矛盾创造了条件。
正是由于人的本质劳动力与生产资料关系的调整实质上就是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因此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贯穿改革的全过程。邓小平把社会主义的本质概括为既要发展生产力又要解放生产力;江泽民同志号召全党努力寻找能极大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的公有制实现形式实现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胡锦涛同志提出,要牢牢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坚持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社会基本矛盾的发展为社会主要矛盾的运动创造了条件。使社会深层次矛盾、社会基本矛盾和社会主要矛盾逐渐能够统一为一个有机的社会矛盾整体。
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中国共产党也就及时将改革推进到全面深化发展的新阶段。因此,习近平同志强调,要学习和掌握社会基本矛盾分析法,深入理解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只有把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同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结合起来观察,把社会基本矛盾作为一个整体来观察,才能全面把握整个社会的基本面貌和发展方向。社会矛盾是人的本质不同社会存在形式的相互联系,社会矛盾的根本是人,社会矛盾发展的动力蕴藏于人的本质。因此社会矛盾的发展规律是由人的本质的社会存在形式的发展趋势决定的。揭示人的本质的社会存在的不同形式、形成人的本质的社会存在形式的整体观念,是习近平战略思想的又一重要组成部分。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