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众路线是党的根本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是群众路线的核心内容;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是党的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贯彻群众路线是当代党的建设的重要内容,是以人为本的价值观的具体体现。
群众路线赋予以人为本以丰富的内容。以人为本的涵义就是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本,就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就是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就是经济社会的发展与人的全面发展的统一。
以人为本是中国共产党关于发展问题的根本观点,是执政治国的基本理念,也是一种以人为价值中枢的基本价值观。以人为本,不仅是发展中要坚持的价值观,也是党自身的建设中要坚持和体现的价值观。群众路线正是以人为本的价值观在党的建设领域的具体要求和体现,贯彻党的群众路线的学习和实践活动,就是坚持以人为本的价值观。
一、群众路线是以人为本的政治要求和体现
为了谁,依靠谁,相信谁,一直是首要的政治问题。以人为本的发展观和价值观提出了发展要为了人,要依靠人,要相信人,人是发展的重要手段,更是发展的最终目的。以人为本的提出,反映了党第一次明确了发展的核心是人的发展的执政理念。
党的领导主要是政治领导,党的建设是一个政治问题。在党的建设中为了谁,依靠谁,相信谁,也是首要的问题。党的群众路线的理论和实践解决了这一首要问题,那就是为了群众,依靠群众,相信群众。
在党的建设问题上,以人为本中“人”的主体就是人民群众。作为一个真正的马克思主义的政党,中国共产党一直是一个代表广大人民群众的政党,除了人民群众的利益,党并无自身的特殊利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唯一的根本宗旨。党的力量的强大并不是党自身的强大,而是人民群众的力量强大。党虽然处于领导地位,但是党本身就是人民群众的产物,并不能居于人民群众之上,离开了群众,党将一无所有,以人为本也就无从体现。因为是人民群众的政党,所以党的建设并不仅仅是党自身的建设,更重要的是围绕人民群众开展建设。党的建设是否以群众为本,是否围绕群众开展,是判断党在政治上是否正确,是否坚持了以人为本的发展观和价值观的重要依据和重要标准。
二、尊重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人,是历史的创造者。马克思把历史活动当作人民群众的活动,历史活动的深入和发展,就是人民群众的队伍的扩大。毛泽东指出,共产党要向群众学习,先做群众的学生才能做先生。邓小平也说过,归根结底地说来,历史是人民群众创造的。工人阶级必须依靠本阶级的群众力量和全体劳动人民的群众力量,才能实现自己的历史使命——解放自己,同时解放全体劳动人民。江泽民把人民群众当成是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创造主体,是实现自身利益的根本力量。胡锦涛指出,每一个共产党员都要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尊重人民首创精神,拜人民为师,把政治智慧的增长、执政本领的增强深深扎根于人民的创造性实践之中。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中国梦的战略目标,并指出中国梦是民族的梦,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从上述论断可以发现,坚持以人为本,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就应该把人民群众当作活动的主体,要尊重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
尊重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关键在于要做到两点。首先,要树立人民群众是真正的英雄,人民群众自己解放自己的观点和信念。共产党不是高高在上的救世主,党的领导不是对群众的恩惠,而是为人民服务的公仆的责任。是人民群众选择了共产党,而不是共产党选择了人民群众,没有人民群众的支持,共产党的存在就既无可能也无必要了。
其次,要充分相信群众的智慧,最大限度发挥群众的力量。任何政党的智慧和力量都是有限的,只有群众的智慧和力量才是无限的。中国民主革命的胜利已经证明了这一点,改革开放以来的伟大成就更进一步加以证明。中国的改革开放之初,人民群众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改革以来每一个重大的成果的取得,都是民间智慧和力量作用的结果。贯彻群众路线,加强党的建设,也同样需要借助群众的智慧和力量。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