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要让市场发挥决定性作用?
——对中国经济发展的纠偏
我将用一些最为基本的经济学道理来解读中国经济面临的困境,并且借此说明,为什么要让市场发挥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
一、劳动生产率、工资和债务的关系
今天评论中国经济的发展,应该回过头来梳理一下基本的经济学原理。第一个道理是劳动生产率和工资的关系,劳动生产率代表劳动者生产的东西,工资代表劳动者拿到的收入,不管作为企业还是国家,如果它的劳动生产率慢于工资的增长,这意味着什么?生产出来的产品增长速度不如成本增长的速度快,意味着竞争力会丧失。
第二个道理是工资增长和债务增长的关系。如果作为单个的家庭或者个人来讲,你不希望看到工资的增长速度慢于债务的增长速度,如果出现这样的情况,对于个人或者家庭来讲要破产的。对于一个国家来讲,如果收入增长慢于债务的增长,就意味着债务危机的爆发。最基本的经济学原理告诉我们,在一个经济里面,从中长期角度来讲,千万不能出现劳动生产率的增长慢于工资增长的情况,也不能出现工资增长的速度慢于债务增长的速度的状况。
我们把这样一组基本的关系弄清楚,就可以解读中国经济出现的状况。首先我们来看劳动生产率的增长和工资增长的关系。劳动生产率的增长有两种,一种是提高人的素质。企业的创新或者劳动者素质提高,劳动生产率会提高。还有一种劳动生产率的提高靠投资,不断增加企业使用资本的数量。比如说,原来用手工,现在用机器,或者原来用一台机器,现在人均10台机器在生产,劳动生产率也在提高。但这两种生产率的提高方式,对于经济增长的结果的影响是迥然不同的。
我们先看工资的增长。靠教育和创新提升的增长来带来劳动生产率的增长,一定会体现为劳动收入的增长。但是靠投资来推动劳动生产率的增长可能不持续,如果人的技能没有提高,持续提高社会的投资,那么投资的回报是递减的。而且在短期内,如果没有劳动者技能的提高,靠投资拉动的劳动生产率提高也将很快遇到极限。比如说,在具体的企业当中,可以从人均一台机器生产增加到每个人用十台机器,如果劳动力技能不提高,能够增加到每个人推动100台机器生产吗?
另外一种工资上涨的情况,它的产生原因来自于生活成本。中国经济有来自各式各样的推进成本的因素。从工资的角度来说,如果一个城市的房价上升很快,就可能导致生活成本上升很快,从而推动劳动工资的上升。
总结下来,有两种生产率增长的因素,有两种工资增长的因素。如果有教育的进步,生产率的增长可以持续,并且生产率的增长带来工资的增长和劳动者福利的提高。如果没有教育的提升,单纯靠投资来提高劳动生产率,短期可以做到,长期这样的劳动生产率提升是不可持续的。
二、中国经济的困境
中国今天出现的情况是什么情况?我们前面说希望一个经济可以持续发展的路径,是这个国家的教育水平和劳动者技能可以持续提高。而实际的情况是,中国居民的教育增长速度在放缓。根据人口普查的数据,我统计了全国的平均受教育水平,以及城市居民和农村居民的平均受教育水平。在1982年1990年,再到2000年,人均受教育水平是不断提高的。特别在1990年到2000年这段时间里,全国人民的人均受教育水平上升了1.6年。但是,从2000年到2010年这十年时间里,全国人民受教育水平只上升了0.6年。全国人民教育水平上升的速度放缓,到底是由谁导致的呢?
我们再把全国数据分成城市居民和农村居民看一下。1990年到2000年的时候,这十年城市居民的人均受教育水平上升一年,农村居民受教育水平上升1.6年,农村居民受教育水平上升更快。而在2000年到2005年,城市居民受教育水平在5年的时间里面上升0.4年,如果按照这个速度的话,十年的时间里基本上可以上升大约一年。但是请大家注意,农村居民受教育水平,从2000年到2005年这5年的时间里只上升了0.2年。也就是说,中国居民平均的受教育水平上升的速度下降,其实主要因为农村居民拖了后腿。
与此同时,根据2010年人口普查的数据,农村有6千万的留守儿童,这些儿童不跟父母在一起,在短期看不到农村居民孩子受教育的质量能够有一个快速的提升。而这些农村的孩子又将构成未来中国工业和服务业发展的劳动力大军,如果他们的教育跟不上,将制约中国的劳动生产率的提高速度。
劳动生产率的增长受到教育水平制约的同时,工资在发生什么变化?中国房价增长得非常之快。当房价上升的时候,住房的成本成为劳动力生活成本非常重要的构成。当你的生活成本上升的时候,你会跟老板要求涨工资。我们城镇居民因为生活在城市里,我们不会离开城市。而农民工面对生活成本的上升,如果不涨工资,他就不来了。结果就会出现沿海地区的民工荒。最近我研究了房价和工资之间的关系。我发现,随着时间的推移,东部出现了房价快于工资上涨的趋势。如果房价上涨,劳动者相应要求工资上涨,结果就出现了由生活成本推进所导致的劳动成本上升。
在这样的局面下,我想将中国经济的困境总结如下:中国高投资的增长模式下,如果劳动力素质的提高跟不上,这样的增长方式是不可持续的。与此同时,一方面,教育提高的速度放缓,导致劳动生产率增长受到制约;另一方面,房价的上涨推升了工资。这就可能出现工资上涨超过劳动生产率上升的局面,说通俗点,企业没有活路了,利润的空间挤薄了。大家在沿海地区看到的,有的企业关门了,有些开始逃离中国,很多劳动型密集型企业离开中国,转向东南亚。这种劳动生产率增长可能会慢于工资增长的趋势让人担忧。
与此同时,还有另外一个情况更加麻烦。大家知道地方政府的债务积累非常快,渣打银行估计地方政府债务总量达到20万亿的规模,如果再加上中央政府的债务,加上国有企业债务,债务的实际数量更高。2013年国家审计的结果是,截至2013 年6月底,政府债务总共30.27万亿,其中中央政府12.38万亿,地方政府17.89万亿。但是,仔细看的话,在2013年上半年,中央债务增长4.2%,地方债务增长12.6%,总体政府债务总额半年内增长9%。如果2013年下半年,政府债务保持与上半年相同的增长速度,中央债务在2013年末可能达到12.90万亿,地方债务在2013年年末可能达19.89万亿,接近20万亿的水平,两者相加,2013年末政府债务预计达到32.79万亿。按照2013年实际GDP增长率为7.5%估计,2013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为55.82万亿,中国政府债务占GDP比重为58.74%,已经非常接近国际上通行的60%警戒线。[1]如果经济增长速度降到7.5%,而政府债务的增长速度达到9%,那么,就可能出现第二个非常令人担忧的关系,即收入(国民收入)增长速度慢于债务的增长速度。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